Page 57 - 水利学报2021年第52卷第6期
P. 57

应力/MPa







                                                      (a) 大主应力分布



                                                                                                 应力/MPa
                   应力/MPa









                   应力/MPa                                                                        应力/MPa






                                                    (b) 不同阶段小主应力
                                                  图 12  防渗墙大小主应力分布






















                                                 图 13  防渗墙典型位置内力分布

               损伤;当 k >0.8 时,表明材料发生严重损伤,可能产生开裂失效                          [29] 。图 14 为防渗墙拉伸损伤分布结
                        T
               果。施工期,防渗墙下游面底部和靠近两岸的部位产生一定的拉伸损伤区。蓄水后,在上游面底部
               和靠近两岸部位出现拉伸损伤区域,蓄水期防渗墙的拉伸损伤程度比施工期较大。如图 12(b)所示,
               采用两种数值模型计算的最大小主应力也出现在相应的位置。两种结果显示出良好的一致性,相互
               印证。大部分区域损伤因子小于 0.1,说明墙体未损伤或者只是轻微的损伤。计算的防渗墙最大拉伸
               损伤因子均未超过 0.8,说明防渗墙尚不会产生开裂失效。上述防渗墙的损伤分布规律与中部防渗墙
               存在明显差异。Yu 等        [28] 对中部防渗墙开展损伤分析发现施工期拉伸损伤区域主要位于顶部尖端部
                                                                           [7]
               位,蓄水后拉伸损伤区逐渐扩散到下游面靠近基岩的部位。Rice 等 发现中部防渗墙上下游面的水压
               力差足以引起墙体开裂,墙体与基岩的接触部位是最可能开裂的位置。
                   表 3 为若干典型工程防渗墙失效或开裂案例。面板堆石坝或斜墙坝防渗墙主要失效模式为拉伸或


                                                                                               — 685  —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