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6 - 水利学报2021年第52卷第6期
P. 76

拟 [54-55] ,但开河相关的力学机制尚待完善。开河期碎冰块间歇性的运动和停滞易诱发链式冰坝的形成
               和释放,伴随的凌汛洪水风险更高。开河冰坝最大的难题是冰坝坍塌释放机理和碎冰块与冰盖间的
               相互作用机制,包括冰块与冰盖间的相互作用力及水对冰体的作用力等。此外,上游下泄的碎冰块
               可能撞击挤压下游稳定冰盖,进而导致更多冰盖破裂,相关力学机理还需进一步研究。
               2.5  河冰影响      冬季河冰运动和堆积可能影响水工建筑物运营及安全                          [56-58] 。封河期生成的大量水内
               冰能吸附在拦冰栅和取水管口,造成取水口堵塞,进而影响冬季供水和输水安全                                       [25] 。流凌运动直接
               撞击或刮擦桥墩,严重的能引起桥墩混凝土表面脱落,影响桥梁结构的安全性。此外,桥墩结构所
               在的断面容易造成浮冰堆积,促进冰塞冰坝的形成,引起凌汛洪水                                [59] 。严重的冰坝能在桥梁或其它
               阻水建筑物迎冰面形成较大推力,造成水工结构的破坏。
                   Ettema 和 Kempema 详细综述了河冰对沙质河床地形、泥沙输运、河岸侵蚀的影响,强调封河期
               和开河期河冰运动对泥沙运动和河道演变的影响最为剧烈                            [60] 。锚冰的释放能搬运大量泥沙,甚至输
               运非冰期无法启动的卵石            [37] 。冰塞冰坝的形成和释放会导致河冰刮擦割蚀河岸,严重的能导致堤岸
               崩塌破坏,诱发凌汛洪水。另一方面,岸冰的冻结能避免流凌直接刮蚀河岸,进而保护河岸                                            [2,6] 。受
               限于冬季恶劣的天气条件、仪器装备的不足和理论的缺失,目前仍缺少关于河冰对河床冲淤影响的
               研究,无法定量评估河冰对岸滩的刮擦侵蚀、冰盖下的泥沙输运和冰塞冰坝作用下的河道演变规律。


               3  水冰沙耦合模型


               3.1  河冰数学模型的基础            自从 1960 年代 Pariset 和 Hausser 将水力学基本方程引入到河冰冰塞分析,
               众多研究者完善发展了冰塞理论,并促进河冰数学模型的产生和发展                                [16- 17,39,41,61] 。基于静力平衡理论,
                                                                       [62]
               Flato 和 Gerard 开发了一维恒定流下的非平衡冰塞模型(ICEJAM) ,Beltaos 建立了考虑冰塞中水体渗流
                                       [63]
               的 宽 河 冰 塞 模 型(RIVJAM) 。 随 后 , 静 力 平 衡 冰 塞 理 论 被 包 含 在 非 恒 定 一 维 商 业 模 型 中 , 包 括
               HEC-RAS和 MIKE11-ICE 等    [64-65] 。这些一维模型能预测冰塞冰坝等极限条件下的冰厚和水位上限,为冬
               季凌汛防治提供了依据,但它们忽略了河冰运动的动力过程,并不能判断冰塞和冰坝形成的条件和位置。
                   Shen 等将一维非恒定圣维南方程与河冰运动、质量守恒和面密度平衡方程相结合,奠定了河冰
               动力学模型的基础,能有效模拟河冰的运动以及冰塞的动态发展过程                                [46] 。随后,Lal 和 Shen 建立了一
               维非恒定流河冰数学模型(RICE),考虑水温变化、河冰热力生长过程及河冰运动与水流过程的相互
               影响,能模拟水内冰、表面浮冰、岸冰和冰塞过程                        [66] 。Shen 等在 RICE 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了 RICEN
               模型,扩展了复杂河网模块、锚冰模块和基于输冰率的水内冰输移模块,并成功应用于黄河下游和
               美国尼亚拉加河上游河道的河冰模拟                  [27] 。随后,该一维河冰模型被升级为 CRISSP1D 和 RICE-E,能
               完整考虑冬季河冰全生命周期的产生、发展和演变过程                           [48,67-68] 。Pan 等基于 CRISSP1D 模型,开发了
               考虑锚冰生长和释放的锚冰洪水波模块,揭示了锚冰引起的河床地形抬高、断面流量变化和河床综
               合糙率变化,其中锚冰影响下的河床糙率变化是水位和流量波动的主要因素                                   [25] 。
                   为了考虑复杂地形和河岸的影响,Shen 等开发了二维河冰动力学模型(DynaRICE),采用基于欧
               拉场的有限元法计算二维浅水方程,采用基于拉格朗日式的无网格光滑粒子法计算河冰运动,并应
               用于密西西比河中游河段冰塞过程模拟,为寒区河流的防凌减灾提供了有效技术支撑                                         [69] 。随后,Liu
               等 开 发 了 河 冰 全 生 命 周 期 的 二 维 数 学 模 型(Two-dimensional Comprehensive River Ice Simulation Sys⁃
               tem,CRISSP2D),能模拟(1)复杂地形下的急缓流过程;(2)太阳辐射及风场影响下的水温升降规
               律;(3)水内冰的生成及锚冰、岸冰和浮冰过程;(4)冰盖下的浮冰输移和沉降过程;(5)冰塞冰坝的
               产生、发展和释放过程;(6)冰盖的热力增长和消融及武开河过程                              [70] 。Knack 和 Shen 耦合二维河冰模
               块与水沙数值模块,将 CRISSP2D 发展为 Hydro-Thermal-Ice-Sediment River Dynamics Model,能模拟
                                                                      [4]
               北方河流河冰影响下的推移质和悬移质泥沙运动及河床变形 。此后,Pan 和 Shen 将 CRISSP2D 发展
               为 RICES2D,考虑河冰影响下的泥沙输运、河床冲淤变化及岸滩侵蚀等,为北方河流水冰沙耦合机
               理研究奠定了基础        [71] ,也是本系列文章的前提。

                 — 704  —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