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 - 2022年第53卷第6期
P. 8

振捣图像智能感知;采用避障雷达和 32线固态激光雷达等传感器实现仓面环境下多尺度、动/静态障
               碍物的感知。
                  (6)机载控制器。该模块为振捣机器人的核心部件,采用满足多种通讯方式和高性能计算要求的
               工业控制器。一方面集成感知单元的信息,基于相关智能算法进行分析与决策,实现振捣机器人本
               体的控制;另一方面,接收云端监控平台的指令信息,同时上传振捣机器人运行中多维度信息。
               2.2.2  振捣机器人本体运动学模型               运动学模型旨在通过几何关系构建车体运动的模型。振捣机器
               人本体运动学建模是实现振捣机器人本体空间运动分析、轨迹规划,以及振捣位置参数计算、运动
               控制等的基础,亦是振捣机器人系统实现自动振捣的关键内容。本文研发的振捣机器人系统是一个
               复杂的装备系统,通过各模块间有机配合与联动,从而实现系统智能无人振捣的功能。建立振捣机
                                                                                                   }
                                                                           }
               器人 D-H 运动学模型,如图 3 所示,包括世界坐标系{O - X O Y O Z O 、车体坐标系{A - X A Y A Z A 、机械
                                    }
                                                                        }
               臂基坐标系{B - X B Y B Z B 、机械臂末端工具坐标系{C - X C Y C Z C 。不同坐标系间关系可通过齐次变换
                                                                                            O
                                                                              O
               矩阵进行关联      [29] 。以右边振捣棒末端点L为例,则点L在世界坐标系{ }的空间位置 L P可表示为:
                                                        O   O  A  B  C
                                                        L P = A T· B T· C T· L P                       (1)
                     O
                                                                                        C
                             B
                         A
                                                       A
                                                  A
                                             O
                                                            B
                                                                       C
                                                                 B
               式中: A T、 B T、 C T 分别为坐标系{ }和{ }、{ }和{ }、{ }和{ }之间转换关系; L P 为 L 点位于坐标系
               C
              { }中的位置。
                                            A
                                       O
                                                                                                A
                   笛卡尔空间下坐标系{ }和{ }关系可采用 4×4维度的齐次变换矩阵表示。设坐标系{ }原点与车
                                               O
               体上安装的GNSS天线中心重合,故 A T 可表示为:
                                                                                ù
                                                 éc 1 c 2  c 1 s 2 s 3 - s 1 c 3  c 1 s 2 c 3 + s 1 s 3  x gnss
                                                 ê                              ú
                                             O   ê ê  s 1 c 2  s 1 s 2 s 3 + c 1 c 3  s 1 s 2 c 3 - c 1 s 3  y gnss ú ú
                                             A T = ê ê                          ú ú                    (2)
                                                 ê ê -s 2  c 2 s 3  c 2 c 3  z gnss ú ú
                                                 ê                              ú
                                                 ë 0      0          0       1  û
               式中:c 1 、c 2 、c 3 分别为cosθ 1 、cosθ 2 、cosθ 3 ;s 1 、s 2 、s 3 分别为sinθ 1 、sinθ 2 、sinθ 3 ;θ 1 、θ 2 、θ 3 分别为 Z 、
                                                                                                         A
               Y 、X 方向旋转的欧拉角度,以右手定则判别旋转正方向,单位为°;x gnss 、y gnss 、z gnss 为 GNSS 测量的
                    A
                A
               大地空间坐标,单位为m。
                                            B
                                       A
                   车体为刚性,坐标系{ }与{ }相对静止,故二者间关系可表示为:
                                                     A                  ] T
                                                    B T =[ X AB , Y AB , Z AB , 1                      (3)
                                               B
                                                                   A
               式中:X AB 、Y AB 、Z AB 分别为坐标系{ }原点相对于坐标系{ }原点在轴X 、Y 、Z 的欧式距离。
                                                                               A
                                                                                   A
                                                                                       A
                                                                                              B
                                                                        C
                   由 机 器 人 学   [29] 可 知 , 6 自 由 度 机 械 手 末 端 坐 标 系 { } 原 点 在 基 坐 标 系 { } 可 表 示 为
                                                                 )
                                                                                       )
               B                            ),其中(X BC , Y BC , Z BC 和四元数(q 1 , q 2 , q 3 , q 4 分别为坐标系{ }原
                                                                                                      C
               C T =(X BC , Y BC , Z BC , q 1 , q 2 , q 3 , q 4
                            B
               点位于坐标系{ }下的空间位置以及姿态,可表示矩阵形式:
                                                 2    2  2q 2 q 3 + 2q 1 q 4  2q 2 q 4 - 2q 1 q 3  X BC ù
                                           ê é 1 - 2q 3 - 2q 4                        ú
                                                              2
                                       C T = ê ê                                      ú ú              (4)
                                       B   ê ê 2q 2 q 3 - 2q 1 q 4  1 - 2q 2 - 2q 4 2  2q 3 q 4 + 2q 1 q 2  Y BC ú ú
                                           ê ê 2q 2 q 4 + 2q 1 q 3  2q 3 q 4 - 2q 1 q 2  1 - 2q 2 - 2q 3 2  Z BC ú ú
                                                                           2
                                           ê                                          ú
                                           ë    0             0            0        1  û
                   进一步,由于振捣棒与机械手末端中心点刚性连接,故振捣棒末端 L、R、K 三点位于坐标系{ }
                                                                                                        C
               中可表示为:
                                                    ì C                 ] T
                                                    ï L P =[ l mw , -l mb , l h , 1
                                                    ï
                                                    ï
                                                    ï C              ]  T
                                                    í K P = [ l kw , 0, l h , 1                        (5)
                                                    ï
                                                    ï
                                                    ï                  ]  T
                                                    ï C
                                                    î R P = [ l mw , l mb , l h , 1
                 —634 —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