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8 - 2023年第54卷第3期
P. 88

(23.3%,总 18.36万座)增加到 5.65万座(30.8%),净增 1.38万座,平均 232座?d,最多 1500座?d
              (9月 25日);死水位以下的小型水库从 1855座(18.1%)增加到 3641座(35.4%),净增 1786座(17.3%),
              平均 30.3座?d,最多 149座?d(10月 8日)。11月 18日达到高峰,3746座水库(35.5%,其中 10座中
              型、3736座小型)低于死水位,5.71万座(31.1%)山塘干涸。19日强冷空气南下形成较大范围降雨,
              旱情才开始缓解。从行政区域看,水库水位低于死水位最多的是上饶市 940座(占该市总数 42.0%,中型
              6座),山塘干涸最多的为九江市 1.5万座。












                       图 7 6月下旬—11月中旬水库蓄水量统计                         图 8 9—11月中旬小型水库和山塘干涸统计
              3.1.5 土壤墒情 鄱阳湖流域共设有 106个自动墒情站
              用于日常监测,本次干旱发生后,各水文监测中心自 8
              月 25日起先后启用 393座移动站加密监测。根据 《土
              壤墒情监测规范》 《旱情等级标准》 计算逐日干旱等级
              站次比(图 9),绘制干旱空间发展过程(图 10)。从图 9
              看出,6月 25日始流域出现首个轻度干旱站,土壤相对
              湿度快速降低。7月中旬末后,干旱迅速在流域蔓延,8
              月下旬始土壤缺墒站占比超过 70%,以轻度和中度为
                                                                            图 9 流域逐日干旱等级站次比
              主。此后缺墒站比虽有所调整,但旱情持续加重,9—
              11月中旬,特大和严重干旱占比接近 30%,极为罕见,直至 11月中旬末大范围降雨后才快速缓解。














                                            图 10 2022年 7—11月流域土壤干旱发展过程

              3.2 鄱阳湖流域干旱及灾害年际特征分析
              3.2.1 年际干旱特征 2022年 6至 7月间发生涝旱急转,此后 8—10月份流域降雨量逐月骤降,依次
              为 96.7、34.7、3.7mm,仅为多年平均的 65.0%、25.2%、4.3%。结合农业用水高峰期,以 9月为干
              旱特征月,分别以 1个月、3个月(7—9月)、6个月(4—9月)、12个月(10—12月、1—9月)为时间
              尺度计算其 SPI值,分别标记为 SPI(1)、SPI(3)、SPI(6)、SPI(12),见图 11。
                  不同时间尺度下 SPI值存在一定差异,12个月时间尺度 SPI值趋于平缓,表明干旱特征为小时间
              尺度干旱。1个月时间尺度下,1974和 2022年的 SPI值小于- 2达到特旱,其他时间尺度下,仅 2022
              年在 3个月时间尺度下达到特旱。以 7—10月为尺度计算 SPI值,排名最低的分别为 2022年( - 3.41 )、
              2003年( - 2.01 )和 1967年( - 1.95 ),2022年为 1951年以来最严重夏秋连旱。此外,1、3、6个月时间
              尺度下 9月 SPI显示,72年来,不同尺度 SPI小于- 1.0 的 26年中,有 13年发生了涝旱转换,占比达
              50%,使水旱防御形势更为复杂,2022年干旱具有典型的涝旱急转特征。

                     8
                —  3 3  —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