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1 - 2023年第54卷第3期
P. 91

虽然 2022年 8、9月 SPI值达 - 2.5以下,干                  表 7 2000年以来重旱年中型水库蓄水率比较
              旱程度为 72年来最重,但从灾损看,无论是受灾                               7月 1日   8月 1日   9月 1日   10月 1日 11月 1日
              人口 还 是 农 作 物 面 积,相 对 1978、1986、2003、             2003  73.2%   51.2%   42.6%   32.5%   23.4%
              2007等重灾年,大旱并未造成大灾。其中,2022                        2007  57.8%   44.5%   48.1%   44.0%   36.0%
              年农业受 灾 面 积、 绝 收 面 积 和 受 灾 人 口 分 别 为
                                                               2011  71.8%   69.0%   56.6%   48.6%   50.5%
              1978年以来的第 9、10和 13位。分析主因:一是
                                                               2019  79.5%   83.2%   66.8%   54.9%   48.9%
              98洪水之后大规模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和非
                                                               2022  84.1%   72.1%   56.2%   46.3%   43.3%
              工程干旱防御体系逐步健全。二是 2022年主汛末
              水库蓄水调度策略成功,7月初蓄水率处历史干旱最丰年份(表 7),为应对后续干旱提供了水量保障。
              三是水稻种植结构发生变化,8—9月农业需水有所减少。从图 17看出,1980—2021年,受城镇化发
              展和种植收益下降等因素影响              [15] ,除 2004、2018年全国惠农、助农政策              [16 - 17] 对种植面积产生激励,
                                                          3
                                                                                              2
                                                                                          3
                                                              2
              江西中稻和一季晚稻种植比例从 8.9%(299.7 × 10 hm )持续提升到 27.5%(940.0 × 10 hm ),双季晚稻
                                                                          2
                                                                      3
                                        2
                                    3
              比例从42.7%(1444.0 × 10 hm )震荡下降到 36.9%(1260.4 × 10 hm ),前者作物需水高峰错开了 8、9
              月干旱期。











                                          图 17 江西省历年水稻种植结构变化(1980—2021年)

              3.3 复合环境下的南方丘陵丰水区干旱灾害未来应对启示 虽应对本轮干旱取得较好效果,但在实践
              中也发现存在旱灾风险管理理念待提升,多部门旱灾判别标准不统一,蓄、管、配、用水策略不完
              善,农业干旱研判不精确等问题,需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3.3.1 新理念环境下的干旱危机管理模式转变 一直以来,我国将水旱灾害防御称为 “防汛抗旱”,
              故旱灾防御的法律、机构设置、标准、规划、科研和科普体系均以 “抗旱” 为导向。如 1953年江西
              省成立防汛防旱生产联合总指挥部后                  [18] ,名称逐步调整为当前的防汛抗旱总指挥部。2009年,我国
              发布了国家抗旱条例。从 “防汛 抗旱” 名 词 可 看 出,洪 涝 灾 害 重 于 “防” 为 主 动 应 对,干 旱 重 于
              “抗” 为被动应对,这种被动应对的旱灾管理属典型的危机管理方式,即旱灾临近或发生时才做出反
              应。由于被动应对采取的措施往往是临时性和应急性的,缺少长远和全局角度                                     [19] ,难以做到以较小的
              投入取得较大的减灾效果。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防灾减灾救灾 “两个坚持,三个转变” 新论述,
              本轮机构改革水利部门管理机构已调整为水旱灾害防御,有必要结合本次干旱暴露的问题,推动法律
              层面抗旱条例修订,加强干旱早期识别和中长期气象预报、水资源配置与管理、旱情监测评估与预警
              研究,推动旱灾防御从危机管理到风险管理模式的转变。
              3.3.2 多判别标准环境下的干旱协同响应机制 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始于 2003年的非典疫情,由应急
              预案体系、应急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应急法制建设组成的 “一案三制” 是核心内容                                         [20] 。2007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颁布实施,2018年,我国整合 11部门 13项职责,组建应急管理
              部。针对干旱自然灾害,各有关部门均建立了有效的应急响应机制,并面向社会发布,包括气象部门
              的重大气象灾害(气象干旱)响应,水文部门的干旱四色预警,水利、应急管理部门也有各自的四级应
              急响应机制。如 2022年长江流域特大干旱,水利部、长江委针对江西等 6省市的干旱防御于 8月 11
              日启动Ⅳ级应急响应,此后江西省、市、县各级水利部门先后启动了应急响应,江西省级抗旱最高响

                                                                                                —  3 4 1 —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