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学报》
2016年第10期
题目:变化中的流域“自然-社会”二元水循环理论与研究方法
作者:王浩,贾仰文
导读语:流域“自然-社会”二元水循环的科学认知、量化与调控是跨学科的空前挑战,对保持流域水循环的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首次从驱动力、结构、功能属性和演变效应等方面系统分析了二元水循环的特征,阐述了二元水循环针对的科学问题、学科范式、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介绍了海河流域研究案例,并讨论了研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论文链接:http://jhe.ches.org.cn/jhe/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61001&flag=1
题目:水电站明钢管强度设计的应力分类法研究
作者:张伟,郭杭岡,刘林林,韩晓凤
导读语:从承载机理层面阐述了水电站明钢管结构计算模型与控制断面的选取依据,对比分析了国内外规范控制断面应力分类、计算方法及安全度设置的异同,提出了管道应力分类和安全度设置的科学方法,为明钢管强度设计提供参考。
论文链接:http://jhe.ches.org.cn/jhe/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61003&flag=1
题目:怒江泥石流扇地貌特征与扇体堵江机理研究
作者:吕立群,王兆印,徐梦珍,漆力健,张晨笛
导读语:怒江是我国西南地区乃至东南亚地区有重要影响的国际河流,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保护价值和巨大的水电开发潜力。2003年国家发改委通过了由云南省完成的《怒江中下游水电规划报告》,但迫于多方压力,搁置了在怒江上修建13座水坝的最初计划。2016年国家发改委出台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将怒江列入2020年重点建设的水电基地之一。但是由于地壳运动导致河流下切,怒江多深切V型河谷,经常发生泥石流。许多泥石流扇完全堵塞主河形成了堰塞湖,怒江高黎贡山峡谷河段几乎每隔10~20公里就有一个泥石流堰塞湖,峡谷河段形成一段段顺直河谷连接堰塞湖缓流+堰塞坝激流的不断重复的河道。泥石流扇体大石块含量多,阻力大,形成大量的堰塞坝尼克点,改变了河流的形态,增加了河流的阻力,造成了堰塞湖内大量的泥沙淤积。怒江泥石流群的发育对水电开发带来的影响巨大,借助DEM 分析、遥感影像解译和实地测量分析,研究怒江两岸形成泥石流沟群的流域特征,扇体阻江的原因以及堰塞湖内泥沙淤积的规律,为科学开发怒江水电资源提供科学支撑。
论文链接:http://jhe.ches.org.cn/jhe/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61004&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