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首页
  • 简介
    刊物概况
    引证指标
  • 编委会
    历届编委会
    当届编委会
  • 投稿征稿
    收费与稿酬支付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网上投稿操作步骤
    投稿方式
    投稿须知
  • 创刊六十年
    《水利学报》创刊6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水利学报》第九届编辑委员会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经典论文回顾
    部长寄语!
  • 要文导读
    2018年导读
    2017年导读
    2016年导读
    2015年导读
    2014年导读
    2013年导读
  • 视频资料
    2013年第12期
    导语
  • 电子期刊
    2023年第54卷
    2022年第53卷
    2021年第52卷
  • 文件下载
  • 联系我们
  • 期刊订阅
    欢迎订阅
要文导读
  • 2018年导读
    第12期
    第11期
    第10期
    第9期
    第8期
    第7期
    第6期
    第5期
    第4期
    第3期
    第2期
    第1期
  • 2017年导读
  • 2016年导读
  • 2015年导读
  • 2014年导读
  • 2013年导读
第3期

《水利学报》

2018年第3期

 

题目:岸坡崩塌条件下弯道环流与水流剪切力的变化特征

作者:舒安平,周星,余明辉,段国胜,朱福杨

摘要:河岸崩塌(又称为崩岸或塌岸)是水动力作用下岸坡失稳的一种主要形式,属于一种典型的水力与重力的复合侵蚀。本文采用黄河上游宁蒙河段的磴口黏性河岸沙为实验用沙,通过实施8组弯道水槽实验模拟塌岸过程与河道冲淤演变过程,重点观测并分析崩塌近岸水位、流速、颗粒粒径及河床冲淤形态等水力-泥沙-河床三方面因子变化特点,揭示黏性岸坡崩塌过程水流剪切力分布特征及其对河道冲淤形态影响机制,结果显示崩塌体头尾部的剪切力突增,形成较大剪切力区,尾部剪切力大于头部剪切力,尾部形成涡流,流速分布混乱,加快崩塌体的分解和崩塌进程。实验进一步揭示了崩塌过程河床形态对水流剪切力的响应关系,为建立崩塌河段泥沙输移模型提供了基础依据,并可供河道整治工程规划设计参考。

论文链接:http://jhe.ches.org.cn/jhe/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80301&flag=1

 

题目: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五副区产沙机制初步分析

作者:刘晓燕,董国涛,高云飞,夏润亮,孙一,党素珍

摘要: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五副区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西北部,是黄河流域的主要产沙区之一。通过实地调查,结合下垫面、降雨和水文实测数据,本文分析了该区泥沙来源、产沙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揭示了该区的产沙机制。实地调查表明,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五副区大体是黄土丘陵和黄土台塬的结合产物,地表光滑的黄土丘陵群包围着一片黄土盆地或阶地是其地形特点,土壤疏松、植被稀疏是其地貌特点,雨量和雨强小、蒸发强是其气候特点。该区泥沙不仅产自周边丘陵,且相当部分来自中部盆地的河(沟)岸崩塌或滑坡,是黄土高原河沟侵蚀最剧烈的地方,有些河流的河沟产沙占比甚至高达2/3;从支毛沟,到干沟和河道,随着汇入水量的增加,产沙强度逐级增大。周边丘陵所产洪水是河(沟)岸崩塌或滑坡的主要动力,其植被覆盖或梯田规模是影响产洪的关键因素。该区产洪能力偏低,但洪水的含沙量高、且很难显著降低。

论文链接:http://jhe.ches.org.cn/jhe/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80302&flag=1

您是本站第  222746565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水利学报
主办:中国水利学会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中国大坝工程学会 地址:北京海淀区玉渊潭南路3号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D座303室 邮政编码:100038
电话:010-68785877;6262;6221;6649 电子邮箱:slxb@iwhr.com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