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 - 2022年第53卷第5期
P. 6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近年来,围绕地球系统或流域系统的监测、模拟、评估和决策等问题,国内外众多学者开展了大
              量研究。如曾庆存等          [4] 提出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置 “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主要研究地球系统
              大气圈、水圈、冰冻圈、岩石圈、生物圈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及其相互作用,探究上述相互作用
              对地球系统整体和我国区域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于贵瑞等                              [5] 提出了以自然- 社会- 经济复合生态系
              统为研究对象,集 “多源数据分析- 生态过程模拟- 时空格局评估- 生态预测预警” 为一体,主要用于
              宏观生态系统模拟分析的 “陆地生态系统数值模拟器” 概念。Holden等                                [6] 开 发 了 “PALEO - PGEM
              v1.0(PaleoclimatePLASIM- GENIE)” 模拟器,可 重 建 上 新 世—更 新 世 时 期 的 古 气 候。Beusch等                 [7]
              构建了具有空间分辨输出的模块化地球系统模拟器(MESMER),并提出了 MAGICC - MESMER(排放
              驱动模拟器 - 空间解析模拟器)耦合模拟器,可对区域内多种排放 路 径的 影 响 进行 评 估。Nath等                                      [8]
              在现有 年 度 尺 度 地 球 系 统 模 拟 器 (MESMER)的 基 础 上, 通 过 增 加 月 度 降 尺 度 模 块, 提 出 了
              MESMER - M模拟器。上述众多模拟器多侧重于整个地球系统或者是某一个学科领域,从广度上来
              说,面向整个地球系统,其分 辨率往 往较 粗,不足 以刻 画 一 个 具 体 流 域 的 详 细 过 程;从 深 度 上 来
              说,上述模拟装置多关注某一个或者几个过程之间的耦合及关联分析,对涉及到以水为核心、综合
              考虑水文、地理、资源、环境、生态、自然灾害、公共管理、人类健康等多个跨学科的过程认识仍
              然考虑不足。
                  围绕 “美丽中国” 生 态 文 明 建 设 的 目 标 和 任 务, 为 了 科 学 刻 画 “美 丽 中 国 ” 生 态 文 明 建 设
              “ 2035目标” 和 “2050愿景” 科学蓝图与实施途径,中国科学院于 2019年启动了 “美丽中国生态
              文明科技建设工程” 专项,其中项目四 “长江经济带干 流水 环境 水生 态综 合 治 理与 应用” 主要针
              对以水为纽带的长江经济带 “湖库 - 岸线 - 城市群” 绿色发展所面临亟待解决的生态环境 问题。笔
              者的研究团队于 2019年率先提出了 “长江模拟器” 构想,以此为抓手,完善流域 “空 - 天 - 地” 一
              体化立体监测系统,集成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技术,提出流域系统调控和管理技术方案,为长江经
              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支撑。经过 3年对长江模拟器的联合研究,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本文在
              总结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介绍长江模拟器的内涵、理论体系、方法体系和服务体系等主要
              内容。


              2 长江模拟器的概念与系统框架


              2.1 长江模拟器的概念与内涵 长江模拟器,是指以长江流域为对象,以流域水循环为纽带,将自然
              过程与人文过程相耦合而研发的流域模拟系统及科学装置。长江流域模拟器强调长江上、中、下游以
              及湖库- 岸线- 城市群的互联互动,强调长江洪水防御、水力发电与水生生物保护等的联合调度,强调
              长江流域保护与发展的协调,具有 “监测—模拟—评估—预警—决策—调控” 一体化功能。可以说,
              长江模拟器是一般 “流域模拟器” 在长江流域应用的一个范例。反过来,长江模拟器也为一般流域模
              拟器建设提供一个可以移植与应用的范式。当然,由于地理 “水、土、气、生和人地关系” 的空间分
              异特征,每个具体的流域模拟器都需要针对各自流域的特色研发和建立。
                  基于对长江模拟器概念解读和认识,将其内涵概括为以下 5个方面:
                  (1)是以流域水循环为纽带,多过程耦合模拟的大科学装置。长江模拟器是以流域水循环为纽带,
              综合考虑流域上、中、下游和左岸、右岸以及陆海统筹的自然过程与人文过程以及其子过程的多过程
              相互作用,耦合模拟多过程作用,构建的一个大科学装置,不仅有 “软件” 开发而且需要建设监测、
              服务等 “硬件” 工程。
                  (2)是多源海量数据融合共享平台。构建基于水利、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农业、林业、城建等
              部门以及不同单位监测数据的共享机制,推动不同层级、不同职能部门多源数据融合和数据共享。长
              江模拟器应打造这样一个数据融合共享平台及机制,即不以占有其他单位或个人的数据为导向,更加
              注重数据之间的调用(非占有)。

                     6
                —  5 0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