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5 - 水利学报2025年第56卷第4期
P. 95
表 1 观测建筑物主要参数
建筑物主要参数
观测位置 测量断面 长度/m 备注
底宽/m 边坡系数 孔数
进口 20.4 3
滹沱河倒虹吸 2073 倒虹吸
出口 20.4 3
滹沱河倒虹吸出口 20.4 3
滹沱河倒虹吸至磁河倒虹吸 21584 明渠
磁河倒虹吸进口 20.4 3
进口 34.2 2
吴庄隧洞 2237 无压隧洞
出口 34.2 2
进口 20.4 3
漕河渡槽 0.00 2219 明流
出口 20.4 3
进口 15.6 2
岗头隧洞 1690 无压隧洞
出口 15.6 2
釜山隧洞出口 14.6 2
釜山隧洞至瀑河倒虹吸 5244 明渠
瀑河倒虹进口 11.1 2
进口 11.1 2
瀑河倒虹吸 1105 倒虹吸
出口 11.1 2
比传感器 1 测得的平均水温高 0.0017 ℃。依据上述数值,以传感器 1 为基准对其他两只传感器的原型
实测值进行了校准。
2.3 测量方法 受气温、地温、太阳辐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中线工程任一断面的水温总在不断变
化,因此被测建筑物的上游水温边界条件无法恒定,这就需要对经过上下游测量断面的同一水体进行
测量才能获取水体流经建筑物期间的准确失温。根据渠段长度和流速的不同,上游监测断面的水体需
要不同的时长才能到达下游测量断面,而现场测量的时间无法与上述时间进行精准匹配,会造成上下
游水温测量曲线出现相位差。除相位差的影响,考虑到野外观测条件复杂,变量多,为了保证测量结
果的可靠性,采用了两种水温测量方法,分别为:(1)长历时测量,将传感器安装在上、下游观测断
面的渠底,连续测量 10 ~ 15 h 的温度变化曲线,根据水温曲线进行相位差校准;(2)断面多点测量,
在断面进出口每孔设置 2 条测线,每条测线由渠底至水面间隔 1 m 布置测点(图 3),每个测点测量时间
为 60 s。断面多点测量结果采用长历时测量数据或中线工程的实测流速进行相位差校准。
图 2 水温传感器一致性校准 图 3 温度测点布置示意
2.4 观测期间的气温 原型观测渠段附近有石家庄和保定气象站,其中滹沱河倒虹吸至磁河倒虹吸渠
段距石家庄气象站较近,其余观测渠段距保定气象站较近。观测期间两站实测的逐小时气温如图 4 所
示,最高气温两站接近,均在 4 ℃左右;最低气温保定站低于石家庄站约 3 ℃。
3 典型建筑物失温原型观测结果
3.1 倒虹吸进出口温差
(1)滹沱河倒虹吸。滹沱河倒虹吸进出口水温长历时原始测量值和相位差校准后的测量值分别如
— 5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