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2 - 2021年第52卷第10期
P. 92
0 0
-5 -5
水深/m -10 常规调度 水深/m -10 常规调度
3
-15
57.9m /s
-15
3
57.9m /s
3
3
77.2m /s 77.2m /s
3
3
-20 96.5m /s -20 96.5m /s 3
115.7m /s
3
115.7m /s 3
3 154.3m /s
154.3m /s
-25 -25
0 2 4 6 8 10 0 2 4 6 8 10
溶解氧浓度/(mg/L) 溶解氧浓度/(mg/L)
(a)情景 1 不同工况坝前溶解氧垂向分布 (b)情景 2 不同工况坝前溶解氧垂向分布
0
-5
水深/m -10 常规调度
-15
57.9m /s
3 3
77.2m /s
3
-20 96.5m /s
3
115.7m /s
3
154.3m /s
-25
0 2 4 6 8 10
溶解氧浓度/(mg/L)
(c)情景 3 不同工况坝前溶解氧垂向分布
图 7 不同调度情景及工况条件下库区坝前垂向溶解氧分布
流量级别条件下的水库坝前溶解氧结构变化明显。随着下泄流量的不断增加,水体溶解氧含量在垂
向的掺混显著加强,中层及底层水体的溶解氧浓度逐渐增加。水体内缺氧区厚度逐步降低。以情景 1
为例,坝前缺氧区厚度由常规调度情景下的约 12 m 下降至工况 4、5 的完全消失。
3
(2)情景 1 条件下不同的调度规模均可以对坝前缺氧区产生抑制效果,在日均调度规模由 57.9 m /s
3
增加至 96.5 m /s 时,水库表层及中层水体的溶解氧逐渐掺混,但底层水体一直存在着一定的缺氧区
域。当日均下泄流量达到 115.7 m /s 时,水库坝前水体溶解氧掺混充分,缺氧状态被完全抑制。与情
3
景 1 相比,情景 2 和情景 3 由于调度结束时间的提前或调度总径流量的减小,缺氧区的抑制效果相较
情景 1 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当泄洪流量达到 115.7 m /s 时,库区坝前底部还存在着一定的缺氧现象。
3
仅当泄洪流量达到日均 154.3 m /s 时才可完全消除库区内的缺氧区。
3
(3)对比相同调度日均流量条件下情景 1、情景 2 及情景 3 在 8 月的坝前溶解氧结构特征可以看
常规调度 常规调度
0 0
大流量调度 大流量调度
-5 -5
水深/m -10 水深/m -10
-15
-15
-20 -20
-25 -25
0 2 4 6 8 10 0 2 4 6 8 10
溶解氧浓度/(mg/L) 溶解氧浓度/(mg/L)
(a)8 月 5 日 (b)8 月 10 日
0 常规调度 0 常规调度
大流量调度 大流量调度
-5 -5
水深/m -10 水深/m -10
-15
-15
-20 -20
-25 -25
0 2 4 6 8 10 0 2 4 6 8 10
溶解氧浓度/(mg/L) 溶解氧浓度/(mg/L)
(c)8 月 20 日 (d)8 月 31 日
图 8 大流量调度对水库缺氧区的抑制过程(情景 1 工况 5)
— 12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