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4 - 2022年第53卷第5期
P. 54
防危险性或失事概率的凌汛溃堤淹没风险评估成果;(4)现有成果更多关注凌汛灾害风险防控工程措
施研究,目前虽已初步构建防凌决策智慧平台,未来还需在智慧水利与高新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发展
背景下,继续加强凌汛灾害风险防控非工程措施研究,以更好满足新时代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对防
凌减灾安全保障的迫切需要。
4 研究展望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的快速发展,并在防洪防凌减灾领域逐渐
深入融合与应用,面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耦合驱动作用愈发凸显,凌汛灾害风险评估防控还存
在亟需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和技术瓶颈。笔者基于寒区凌汛灾害“数据驱动-凌灾机制-演变规律-防
凌决策”的贯通思路,提出河道-堤防-泛区关联系统凌汛灾害风险评估防控未来主要的发展趋势或研
究方向。
4.1 河道-堤防-泛区系统凌汛灾害链条效应及其驱动机制研究 笔者认为河道、堤防、泛区实质构
成一个整体关联的系统,但目前尚缺少凌汛灾害风险整体性和系统性的深刻认识,对于复杂环境凌
汛灾害驱动机制的研究,需调整分析问题的思维视角,从系统论和灾害风险管理角度,分析寒区河
道-堤防-泛区系统凌汛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承灾体三类要素指标,构建凌汛致灾-孕灾-承灾三层
架构体系,深入揭示河道-堤防-泛区系统凌汛壅水-溃堤-淹没灾害风险的产生、传递、连接和反馈
过程及机理,并利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和混沌分形理论辨识气温变化、水流条件(动力因素、
小流量高水位)、河道边界(冰塞冰坝弯道效应、河床冲淤演变)和人类活动(以水库与分凌区应急
调控为主)等多因素耦合作用下的凌汛灾害演变规律及其驱动机制(图 2),通过数据挖掘和解耦技
术,探讨凌汛灾害关键驱动因子,从而进一步深化对河道-堤防-泛区系统凌汛致灾成灾过程、规
律及机制的认识,为寒区凌汛灾害风险识别、评估、防控及防凌减灾决策提供更为丰富的基础理
论依据。
图2 寒区河道-堤防-泛区系统凌汛灾害链条效应及其驱动机制研究架构图
4.2 河冰演变-凌汛壅水-堤防险情-泛区淹没灾害风险耦合模型研究 河道-堤防-泛区关联系统
凌汛灾害风险主要体现在凌汛壅水(河道)、堤防渗透坍塌与漫溃决(堤防)、漫溃堤洪水淹没(泛
区),而这三类风险存在密切的灾害链诱发联动关系,当前多是对于单类型凌汛灾害风险进行研
究,缺乏灾害风险链耦合模拟模型。因此在凌汛灾害风险理论不断完善、计算机技术不断进步的
推动下,考虑河道水沙冰耦合输移过程、凌汛冰塞冰坝形成演变、凌汛壅水漫滩和堤防边坡冲
蚀、堤防渗透破坏险情、堤防漫溢和溃决淹没等风险链条全过程的动态响应,研究建立河冰演
变-凌汛壅水-堤防险情-泛区淹没灾害风险链耦合模型,实现灾害全过程的耦合联动模拟,既是
未来凌汛灾害风险精细化数值仿真的必然发展趋势,也是凌汛灾害防御与风险管理的实际需要,
—5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