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2 - 2023年第54卷第11期
P. 42

进行假设取值,具体场景构建结果如表 2所示。
                                                     表 2 场景构建结果

                 场景      场景描述                                      场景构造
                  Ⅰ     典型冬季场景                  对标准化历史运行曲线进行 K - mediods聚类,典型日为 1月 13日
                  Ⅱ     典型夏季场景                  对标准化历史运行曲线进行 K - mediods聚类,典型日为 7月 19日
                  Ⅲ     高温连晴场景                   夏季典型日基础上,取汕头、阳江及惠州区域内风电出力为 0
                  Ⅳ     低温寒潮场景                   冬季典型日基础上,取广州、惠州及阳江区域内光伏出力为 0
                  Ⅴ     台风过境场景     夏季典型日基础上,取汕头、阳江及惠州区域内风电出力为 0,广州、惠州及阳江区域内光伏出力为 0


              5.2 结果分析
              5.2.1 系统优化调度结果 各场景优化调度计算结果如表 3所示。场景Ⅲ和Ⅴ系统运行成本高于场景
              Ⅱ,分别增加 3.0%和 3.6%;场景Ⅳ系统运行成本略高于场景Ⅰ,增加了 0.3%,极端天气影响下新能
              源出力减小,调用更多的调节电源平抑波动,系统运行成本上升。常规场景Ⅰ和Ⅱ下抽水蓄能抽水用
              电量 54917和 92847MWh,占风光新能源发电量的 24%和 27%,起到了很好的消纳和调节作用,抽
              蓄电站最大水位变幅分别约 4.9和 5m,水库水位运行范围合理。极端气象场景Ⅲ和Ⅴ电力供应紧张,
              抽水蓄能在抽发平衡约束下未动作,为缓解极端天气对保供应的冲击,此时应松弛抽发平衡约束,释
              放蓄能提供应急电力电量支撑。

                                                表 3 各场景优化调度计算结果
                    场景         系统运行成本(万元)          抽蓄发电量?(MWh)         抽蓄用电量?(MWh)        单站最大水位变幅?m
                    Ⅰ               13124               41188               54917               4.9
                    Ⅱ               14694               69635               92847               5.0
                    Ⅲ               15141                 0                  0                   0
                    Ⅳ               13166               36240               48320               4.2
                    Ⅴ               15217                 0                  0                   0


                  各场景下各电源工作位置如图 4所示。除场景Ⅲ和Ⅴ抽蓄未动作外,其余场景中抽水蓄能消纳夜
              间、午间富余发电,在负荷早高峰、晚高峰时段提供电力支撑,起到了很好的削峰填谷作用。
































                                                  图 4 各场景下各电源工作位置
                     0
                —  1 3 4 —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