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3 - 2023年第54卷第11期
P. 43
5.2.2 抽水蓄能上水库优化调度结果 广东电力系统内广蓄、惠蓄一、清蓄、深蓄、阳蓄、惠蓄二、
梅蓄、肇蓄 8座抽水蓄能电站 (分别用 A—H表示) 上水库相对水位变化过程如图 5所示。由图 5可
知,抽蓄电站 A—D四个电站各场景下相对水位变化范围[ - 1m ,4m],高于抽蓄电站 E—H的[ - 0.3m ,
0.5m],相对水位变幅较大,说明抽蓄电站 A—D运行经济性优于 E—H,系统调用较多,输出功率变
化范围更大,对系统发用电平衡贡献更突出。在各个具体场景中,抽蓄电站虽然抽水工况?发电工况动
作时间不一,但上水库水位上升或下降变化方向相同,即不存在两种工况出现在同一时段的状况,可
知抽水蓄能抽水?发电空间由系统供需平衡情况决定,同一空间下厂间电量分配由电站性能条件参数决
定,目前广东电网抽蓄电站 A—D经济性较好,利用程度较高。
图 5 抽蓄电站相对水位变化过程
5.2.3 极端气象场景下抽水蓄能应急优化调度 针对抽蓄未动作的场景Ⅲ和Ⅴ,去除水量抽发平衡约
束,调用抽水蓄能应急发电以降低系统运行成本,为确定抽水蓄能调用量,分别考虑极端气象场景持
续约 20、10、7d,持续期内平均释放蓄能,即单日分别按调用蓄能储量的 5%、10%、15%计算,反
推抽蓄电站运行方式。
场景Ⅲ抽水蓄能应急运行方式如图 6所示。每日释放 5%、10%、15%蓄能三个阶梯下,日抽蓄发
电量分别为 3858、7716和 11574MWh,系统运行成本分别降低 18、40、56万元。从图 6(a)可知,抽
水蓄能应急发电支撑集中在 10—12和 18—20两个时段,对应夏季早、晚用电高峰。从图 6(b)—(d)可
知,全网抽蓄电站上水库水位平均最大下降约 0.2、0.4和 0.7m,说明每日调用蓄能量越大,上水库
水位下降幅度越大,其中抽蓄电站 B上水库水位下降幅度最大,分别约 0.55、1.15和 1.70m,应急支
撑贡献最突出。
场景Ⅴ抽水蓄能应急运行方式如图 7所示。每日释放 5%、10%、15%蓄能下,日抽蓄发电量与场
景Ⅲ相同,系统运行成本分别降低 19、38、56万元,上水库水位下降过程总体与场景Ⅲ相似。
6 结语
构建风光水火储多能协调互补,已成为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一环,抽水蓄能作为储能中发展
成熟、应用广泛、初具规模的储能形式,调节性强,灵活性高,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本文
针对抽水蓄能参与电力系统优化调度问题,用上水库水位构建了直观、简便的抽蓄电站运行约束及水
电转换关系,建立了协调抽蓄电站独立运行与系统调用运行的高效经济优化调度模型,保障抽蓄电站
的合理利用,并重点研究了高温连晴、低温寒潮、台风等极端气象场景下抽水蓄能如何帮助系统降低
运行成本,减小灾害对电力供应的冲击。研究得到:( 1)上水库水位能直观反映抽水蓄能的水力、电
力运行过程,可作为抽水蓄能运行的决策和控制变量;( 2)常规运行场景下抽水蓄能能够起到很好的
3
— 1 0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