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8 - 2023年第54卷第11期
P. 48
秦蕾蕾等 [18] 统计了金沙江下游不同时段不同区间的水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攀枝花 2011—2016年输
沙量较 1998—2010年减少了 86.6%,下游干流代表水文站水沙关系发生了显著的调整,以沙量单相减
少为主要特征,水沙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水库拦沙。陆传豪等 [19] 通过分析金沙江流域 1956—2016年水
沙监测数据,发现攀枝花以下(不含雅砻江)的输沙在近 20年呈减少趋势,同时指出金沙江下游梯级
水库减沙效果十分显著。刘尚武等 [20] 基于 1966—2015年金沙江干流和雅砻江水文监测资料研究了金
沙江流域输沙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金沙江下游水沙异源明显,在 1998年以后呈减沙趋势,尤其
进入 21世纪,减沙趋势更加明显。杜泽东等 [21] 基于金沙江溪洛渡水库干支流主要控制站的水沙资料
研究了入出库水沙特征,结果表明与研究阶段相比 2008—2019年溪洛渡入库径流量变化不大,入库
沙量大幅减少,相较于可行性研究阶段偏少 54.37%。陈柯兵等 [22] 对金沙江下游干流关键控制站的
年径流量、年输沙量序列进行了变异诊断及归因分析,结果表明金沙江下游径流量总体变化不大,
但输沙量明显减少,因金沙江中游水库建设的影 响,攀 枝花、向 家坝 站 年 输沙 量 在 2010年发生向
下的跳跃变异。大型梯级水库的修建显著改变了金沙江下游的水沙格局,流域区间支流来沙成为入
库水沙的主要来源,然而目前大多数研究聚焦于干流或某支流的水沙变化,对不同库区支流的水沙
关注较少,而且对于金沙江水系整体格局的系统研究较为罕见。由于金沙江下游流域水沙异源特征
明显,梯级库区干支流入库水沙不同时期如何变化,以及新水沙格局下梯级水库的入库沙分布仍需
要进一步研究。
本文重点关注金沙江下游干流入出库水沙和主要支流水沙变化,基于金沙江下游干流和 13条支
流水文监测资料,运用统计分析、双累积曲线方法,分析金沙江下游流域水沙年际变化特征及空间分
布情况,并在此基础 上分 析水 沙格局 的变 化。研究 成 果 可 为 金 沙 江 梯 级 电 站 的 运 行 调 度 提 供 基 础
依据。
2 研究区域及数据资料
2.1 研究区域 金沙江是长江上游干流河段,发源于青海省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雪山西南侧,流经青
海、西藏、四川、云南、贵州,以石鼓、攀枝花为界,分上、中、下三 段,其中 石鼓 到攀 枝 花为中
2
游,攀枝花至宜宾市岷江口为下游。金沙江下游流域干流河长 768km,流域面积 21.4万 km ,属于典
型的干热河谷地带,地质结构复杂,土壤侵蚀严重 [23] 。金沙江中游地区设计的 “一库八级”,如观音
岩、鲁地拉、龙开口、金安桥等大型梯级水电站自 2010年以来开始逐步蓄水运用;自 2012年以来,
金沙江下游向家坝、溪洛渡、乌东德、白鹤滩四座大型水电站蓄水运用;雅砻江流域的二滩、官地等
大型水电站自 1998年以来蓄水运用。
2
本次研究区域为金沙江下游流域的攀枝花至向家坝区间流域,如图 1所示,流域面积 19.96万 km ,
水系发达,支流支沟众多,主要一级支流右岸有龙川江、勐果河、普渡河、小江、以礼河、牛栏江、团
结河、细沙河、大汶溪;左岸有雅砻江、普隆河、!鱼河、黑水河、尼姑河、西溪河、金阳河、美姑河、
2
西苏角河、西宁河、中都河等。其中,13条一级支流有泥沙监测资料,总集水面积为 16.93万 km ,占
攀枝花至屏山区间流域面积 84.8%;其它区域均为未控区间,主要包括没有泥沙监测资料的支流支沟
2
及金沙江下游干流两侧坡面,总面积为 3.03万 km ,占区间流域面积 15.2%。
2.2 数据资料 针对研究内容及研究区域,本文收集了金沙江干流攀枝花、乌东德、白鹤滩、溪洛
渡、屏山和向家坝水文站及下游有泥 沙监测资 料的 13条支 流上 的径 流泥 沙 数 据,包 括桐 子林、小
黄瓜园、高桥、可河、尼格、樊家桥、宁南、昭觉、大沙店、美姑、何家湾、欧家村和龙山村水文
站,详情见表 1。屏山站 2012年改为水位站,由于其集水面积与向家坝电站 相 差 0.05%,2012年
以后屏山站的观测资料采用向家坝站代替。白鹤滩水文站 2014年设立,由于其集水面积与华弹水
文站仅相差 1%,且二者之间只有黑水河入汇,白鹤滩水文站 2014年之前观测资料使用华弹站和宁
南站之和代替。
— 1 3 0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