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3 - 2021年第52卷第10期
P. 83
#
图 17 三台机甩 100%负荷小机组(1)过渡过程计算
化过程的形态,影响到接力器活塞运动形态。当小机组导叶接力器关至 25%时出现迅速开启,此后
大约在 30 s 时段内,导叶开度维持在 25%以上,这是在多目标(三台机组)、多变量(转速,导叶、轮
叶、调压阀开度及蜗壳水压)自动调节过渡过程中的自反馈形成的,导致长引水管道分叉点处的压力
反过来影响到转速和接力器自动调节过渡过程形态的现象。
4 结论
(1)渠首电站水轮机在取消调压井后,下达机组自动开机指令后,转速(机组频率)平稳上升,自
动调节到额定频率;在此运行状态下,调压阀不动作;不论是大机组,还是小机组均可满足同期并
网的要求。(2)实现“以阀代井”后,频率给定空载扰动自动调节过程稳定正常,通过调整缓冲器参数
便于寻求最优运行参数。(3)无论小机组还是大机组当负荷由 50%增加到 60%时,水轮机调节系统稳
定满足电站运行要求。(4)当机组甩负荷时调压阀快速开启,水轮机调节系统稳定自动调节至空载开
度,当调压阀关闭后余额 20 s 过渡过程正常、稳定;可以看到此时的调节时间几乎和高达 27 s 的 T
w
无关。(5)由于该工程主洞长约 800 m,电站叉管仅约 60 m,实现“以阀代井”后,三台机同时甩负荷
时机组不分大小机组蜗壳压力形态与分叉点压力上升形态十分相似;机组蜗壳压力上升值略高于分
叉点压力上升值,但小机组接力器与大机组接力器运动形态差别较大,这是在多目标(三台机组)、
多变量(转速,导叶、轮叶、调压阀开度及蜗壳水压)自动调节过渡过程中的自反馈形成的。总之,
在给定 T = 27 s 的长引水管道条件下,实现“以阀代井”后转桨式及定桨式水轮机调节系统在机组启
w
动、空载扰动、增(减)负荷、甩负荷等水轮机自动调节过渡过程中系统稳定,可满足电站安全、稳
定运行的要求。
参 考 文 献:
[ 1 ] 中水东北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水利水电工程调压室设计规范:SL 655-2014[S]. 北京: 中国水利
水电出版社,2014 .
[ 2 ]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水电站调压室设计规范:NB/T 35021-2014[S]. 北京:中国
电力出版社,2015 .
[ 3 ] 全国水轮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水轮机调速系统试验:GB/T 9652.2-2019[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9 .
[ 4 ] 郭文成,杨建东,王明疆 . 基于 Hopf 分岔的变顶高尾水洞水电站水轮机调节系统稳定性研究[J]. 水利学
报,2016,47(2):189-199 .
[ 5 ] 刘冬,张辉,任刚,等 . 特征线法及其变体在水轮机及引水系统非线性建模中的对比研究[J]. 水利学报,
— 12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