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 - 2022年第53卷第9期
P. 15
水 利 学 报
2022年 9月 SHUILI XUEBAO 第 53卷 第 9期
文章编号:0559 - 9350(2022)09 - 1028 - 11
低热水泥碾压混凝土坝适应性智能通水策略研究
1
2
1
2
林 鹏 ,李 明 ,刘 科 ,欧阳建树 1,3 ,杨宗立 ,乔 雨 2
(1.清华大学 水利水电工程系,北京 100084;2.中国三峡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00;
3.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 101100)
摘要:开展低热水泥碾压混凝土坝的温控特性和适应性智能通水策略研究,对干热河谷环境下大坝优质高效施
工、温控防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低热水泥碾压混凝土的温控防裂难度和挑战,讨论了低热水泥碾压
混凝土在施工期的温度场和应力场计算方法,结合智能通水技术提出了相应的适应性智能通水策略。以乌东德水
电站低热碾压混凝土二道坝的温控防裂为例,基于全坝温度场和应力场模拟,揭示了全坝不同分区温度发展规律
和温度应力特征;通过应用智能通水 2.0系统,在乌东德二道坝实行分区适应性通水。现场监测与仿真分析结果
对比表明,采用适应性智能通水后最高温度符合率达 100%,能够较好满足干热河谷环境下适应性温控防裂要求,
大幅简化了施工工艺,提高了效率,电站蓄水过程监测数据显示二道坝安全有保障,研究成果可供同类工程借鉴
参考。
关键词:低热水泥;碾压混凝土;智能通水;适应性温控;乌东德水电站
中图分类号:TV544 doi:10.13243?j.cnki.slxb.20220168
文献标识码:A
1 研究背景
碾压混凝土坝具有施工速度快、建设工期短、节省投资等优势,自 1980年代建成我国第一座碾
压混凝土重力坝———坑口水电站 [1] 以来,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发展迅猛 [2] ,在掺合料选择、层间结
合、防渗体系、施工工艺、温度控制、质量检测、智能建造等技术问题上取得长足进展,已成为一种
广泛采用的坝型。近 10年来,碾压混凝土坝正由 100m级向 200m级跨越 [3] ,如龙滩 [4] (216.5m)、
黄登 [5] (203.0m)、光照 [6] (200.5m)等一批 200m级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其温度与温度应力控制问题
更加突出。在筑坝材料多元化,筑坝技术精细化、智能化 [7 - 8] 的大趋势下,制定基于全坝不同分区混
凝土换热规律的适应性通水策略,并依托智能通水技术 [9] 实现高碾压混凝土坝的精准温度控制,是确
保实现高碾压混凝土坝安全、优质、绿色、低碳智能建造 [10 - 11] 的内在要求。
碾压混凝土坝在筑坝材料特性、建设工艺等方面与常态混凝土坝差异较大。碾压混凝土水泥用
量少且高掺粉煤灰,属于干硬性混凝土,与常态混凝土相比,具有绝热温升低,后期发热量大的特
- 4
点。碾压混凝土的 90d龄期极限拉伸值略低 [12] ,一般在(0.65~0.80) × 10 ,同时由于所含胶凝材
料更少,碾压混凝土的徐变度一般低于常态混凝土,不利于温控防裂,在冬季及寒潮等条件下易产
生表面裂缝。此外,碾压混凝土普遍采用 薄层铺筑、薄层 碾压、连 续上 升 [13] 的 施 工方 式,入仓过
程冷量损失大。国内外碾压混凝土坝因温度应力导致的开裂现象普遍存在,如加 拿大 的 Revelstoke
坝 [14] 虽然采取了通水冷却、表面保温等温控措施,但在 经历 3个冬 季,拆 除 保温 层 后 发现了不少
表面裂缝;美国 Dworkshak坝 [15] 受大坝表层混凝土水泥用量较多、冬季严寒气候等因素影响,在上
收稿日期:2022 - 03 - 12;网络首发日期:2022 - 07 - 15
网络首发地址: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11.1882.TV.20220714.1545.005.html
基金项目: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科研项目(WDD0578,WDD?0490,BHT?0805)
作者简介:林鹏(1972 - ),博士,教授,主要从事水工结构、智能建造及岩石力学与工程研究。E - mail:celinpe@tsinghua.edu.cn
— 1 0 8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