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 - 2022年第53卷第9期
P. 18

(3)施工方式带来的散热及约束条件改变,不利于温控。碾压混凝土采用大仓面薄层浇筑连续上
              升的施工方式,有利于快速施工,但也带来相邻层间约束增大,施工过程仓面热量回灌增加,顶面散
              热效果减弱等温控不利因素。需从骨料预冷、运输及浇筑过程保温、碾压层厚、仓面大小、碾压方
              式、施工时机、表面养护、通水冷却等多方面综合控制,以制定最优温控施工方案。
                  ( 4)温控精细化程度提高,传统人工通水冷却面临诸多局限。不同于中热水泥碾压混凝土全坝均
              采用 “三期九阶段” 通水方案,以初期削峰控制为主,低热水泥碾压混凝土依据不同季节、部位制定
              精细化分区通水方案,同时更加关注中后期温度回升控制。乌东德二道坝碾压混凝土方量多、坝体上
              升迅速、施工环境复杂、通水冷却要求精细,传统人工通水冷却方案难以实现混凝土在线温控,易导
              致测控工作量大、调控滞后,作业安全风险高、数据质量差等新挑战问题。通过采用清华大学研制的
              智能通水 2.0系统开展全坝智能温控,可有效保障温控数据采集的及时性与可靠性,实现全坝温度、
              流量状态的实时在线监测和适应性精准控温,达到节能、节水、减人绿色施工目标。


              3 低热水泥碾压混凝土的适应性智能通水策略


              3.1 适应性通水换热计算方法 针对乌东德低热水泥碾压混凝土的温控防裂难度和挑战,首先通过理
              论分析低热水泥碾压混凝土在施工期的温度场和应力场计算方法,并提出相应的适应性通水策略和准
              则。大坝施工期混凝土温度场计算参照文献[ 18]所述等效负热源法,在平均意义上考虑冷却水管的作
              用。水管冷却等效热传导方程为:
                                                          2
                                                      2
                                                 2
                                           T   T T T               φ    ψ
                                            = a (  +    +  2) + (T- T)    + θ 0                         (1)
                                                       2
                                                  2
                                          τ     x  y    z     0  w  τ   τ
              式中:T为混凝土温度;τ 为混凝土龄期;x,y,z为空间坐标;a为混凝土导温系数;T为混凝土初
                                                                                                0
                                               为混凝土最终绝热温升值;φ和 ψ分别为无热源水管冷却与绝热
              始温度;T为冷却水管进口水温;θ 0
                        w
              温升相关的函数。
                  式( 1)右边 3项分别代表通过柱体边界热流而产生的温度变化,在外表绝热条件下,由水管冷却
              和混凝土绝热温升而产生的平均温度变化。采用有限单元法隐式解法计算混凝土不稳定温度场,结合
              实际工况下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可以求出混凝土各龄期的瞬态温度场。
                                               ,考虑混凝土徐变,则该应变增量可表示如下:
                  设 n时段内单元应变增量为 Δε n
                                                       =   e +  c +  T                                  (2)
                                                    Δε n Δε n Δε n Δε n
                       e    c     T
              式中:Δε n   、Δε n 和 Δε n 分别为弹性应变增量、徐变增量和温度应变增量。考虑外荷载、徐变和温度作
                                                                  关系可表示为:
              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单元应力增量 Δσ n                 和应变增量 Δε n
                                                              - -    T )                                (3)
                                                  Δσ n = D( Δε n η n Δε n
                                                         n
                                                                 - 1
                                                             τ)Q
                                                          E( 珔 n
                                                  D =                                                   (4)
                                                    n
                                                      1 + E( 珔 n  n τ)
                                                           τ)C(t,珔 n
                                            + )?2;E为混凝土弹性模量;C为混凝土徐变度;Q为系数矩阵,
              式中:D 为弹性矩阵;珔 n
                      n
                                   τ= ( τ n - 1 τ n
                                                                          e
                为与混凝土徐变有关的参数。由此,可求出单元结点力增量 Δ F为:
              η n
                                                            e
                                                                 c
                                                     e
                                                        e
                                                             -
                                                  Δ F = kΔδ n Δ P - Δ P T                               (5)
                                                                 n e  n e
                      e                   e                        c     T
              式中:k为单元刚度矩阵;Δδ n            为结点位移增量矩阵;Δ P 和 Δ P 分别为徐变和温度引起的单元荷载
                                                                   n e   n e
              增量。将结点力和结点荷载使用编码法加以集合,即可得到整体力的平衡方程。采用位移法,可求出
              各结点的温度应力。
              3.2 分区适应通水策略 基于乌东德、白鹤滩工程智能通水实践研究                                 [10,19] ,乌东德二道坝提出 “小
              梯度,慢冷却,精准控制,分区通水” 的适应性通水策略。小梯度即严格控制三向温度梯度,仓内温
              差按 2℃控制,竖向渐变梯度控制、横向同高程同冷的控温策略;慢冷却即采用连续降温目标曲线,
              严格控制降温速率;精准控制通过智能通水 2.0系统,实现最高温度、温度过程的精准控制,确保符
                                                                                                   0
                                                                                              —   1 3 1 —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