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6 - 2023年第54卷第1期
P. 106

北侧呈现两个较大连成一体的低温团,可能是存在云的影响。从温度场整体分布形态看,遥感温度场
              温度存在众多大小不一的斑块,在涨潮时温排水扩散带呈不连续性紊动热团,在落潮时温排水扩散表
              现为两股分叉的头部,计算温度场也存在若干与主体温度带不连续的热团或冷团,但主体温度分布连
              续性相对较好,温度变化边界清晰。对比结果表明数值模拟能较合理捕捉不同潮时温排水以及南侧高
              温带的轨迹。
                  将电厂温排水源项关闭,其它计算条件不变,模拟得到的温度场即为无温排水影响的背景温度
              场,各潮态背景温度场见图 10—13所示。计算背景温度分布可以看出,水温在垂直岸线方向上表现
              为近岸高、离岸低,符合夏季近岸海域水温分布的一般特点。在顺岸方向上,整体为南高北低,南侧
              矶角近岸存在较高温度区,其原因是矶角南侧区域存在较大范围浅水区域,受太阳辐射作用水温较
              高,在潮流带动下这部分高温水向北运动绕过了矶角,这在图 6中大范围温度分布中已有体现。高平
              潮时南侧矶角附近背景高温带范围最大,落潮和低平潮时范围最小,遥感测量范围内背景温度空间最
              大变幅达 2℃,不同潮态对比显示背景温度的日变化幅度超过 1℃。背景温度场与有温排水情况的实
              际温度场对比可以看出:涨急和高平潮时排水南侧矶角附近的高温涡团在有、无温排水时均存在,且
              范围相当,为外来热源的影响,非温排水在潮流作用下的回归影响;落急和低平潮时,无温排水时南
              侧湾内存在受矶角以南的背景高温带北溯的残余影响,有温排水时南侧背景高温带与温排水影响存在
              叠加,以致无法区分温排水影响的南侧边界。
                  实测和计算的绝对温度场扣除模拟的背景温度场后,分别得到实测和计算的温排水温升范围,1℃
              温升等值线见图 10~13(c)。可以看出,通过扣减非均匀背景温度,实现了原观温度场中与温排水影
              响不连续和连续两种背景高温团的分离。提取的 1℃温升区范围背景场温度差异在 0.5~1℃之间,南
              侧背景高温带范围及日温度变幅则与温排水 1℃温升区温升变化相当。如忽略背景温度场的空间差
              异,以扣除一个固定背景值来获取温排水影响区,难以确认涨急和高平潮期间与温排水不连续的高温
              热团是否温排水的影响,对于落急和低平潮,则很难实现温排水与背景场的合理分离,背景温度取值
              偏大则获得的温升场比实际偏小,取值偏小则会将背景高温带视为温排水影响。因此对于温排水影响
              与背景高温带区域叠加的情况,采用非均匀背景场进行温升影响提取十分必要。
                  图 10—13中还对比了计算温度场扣减本底得到的由计算温度场和遥感实测温度场分别扣减非均
              匀本底得到的 1℃温升线,可以看出计算的各潮态温升分布形态与实测接近,温升影响范围与实测具
              有可比性,说明本文采用的数学模型用于模拟温升场亦具有较好的可信度,可以进一步用于扩建机组
              温排水预报。





























                                                   图 10 涨急潮时温度场分布

                                                                                                —  1 0 1 —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