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4 - 2023年第54卷第1期
P. 104
图 6 电厂建设前海域表层背景温度场
图 7 2005年水文测验点计算与实测表层水温统计结果
4 温排水影响模拟与评价结果
2
2017年 7月和 2018年 7月均采用无人机红外遥感观测了温排水受纳海域温度场,测量区域 120km ,
采用 2架无人机同时作业在 1小时内完成单次观测,所得准同步温度场视为特征潮态的温度场。图 10—
13中为不同特征潮态下,计算与遥感表层温度的对比,其中低平潮为 2018年 7月观测结果,其余三
个潮态为 2017年 7月观测结果。图中最高温度出现在温排水出口附近,以排水口为中心向外扩展的高
温带即为温排水影响带。可以看出,计算与实测的温排水随潮变化规律一致:涨潮时温排水贴岸向北
扩散;高平潮时温排水在排水口附近扩散,宽度比涨潮时加大,同时受前续涨潮时的影响排水口北侧
近岸海域有残余热水带;落潮时温排水向南扩散;低平潮时温排水在排水口附近扩散,受前续落潮影
响南侧有残余热水带。在温排水影响带以外,排水口以南矶角附近各潮态均存在较高温度带。计算与
实测温度场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高平潮时计算温度场北侧存在前续涨潮时残余热水,实测则在排水口
— 9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