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3 - 2023年第54卷第1期
P. 103

图 4 V1、V2站流速、流向过程






























                                                  图 5 工程海域涨落潮流场分布

              见图 1所示,水温观测采用表面固定浮标观测(b1、b2点在夏季小潮,b3、b4在夏季大潮),定点垂
              向水温测量( V1、V2)。图 8中为浮标点表层水温随潮变化过程,可以看出计算的水温整体随潮变化
              过程曲线与实测一致。图 9给出了 V1、V2两测流站大潮的垂向水温对比结果,除 V1站低平潮 0.2倍水
              深处外,计算的垂向水温分布随潮态变化整体与实测较为一致。V1距排水口较近,实测水温呈现热水团
              的不连续性紊动和局部时段温度跳跃,计算模型无法完全模拟上述现象,且模型近区射流模拟精度有限,
              故而部分潮态计算的高温峰值低于实测值。水温验证结果表明数学模型能较好模拟工程海域水温的时空
              分布特征,模拟的水温绝对精度与红外遥感相当,可以作为分析遥感温度场背景温度的依据。

                —  9 8 —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