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 - 2023年第54卷第3期
P. 7
储量变化取距平值后的集合平均,可以计算得到地下水储量变化。
Δ TWS = Δ SWS + Δ SMS + Δ GWS (1)
式中:Δ TWS、Δ SWS、Δ SMS和 Δ GWS分别为总水储量变化、地表水储量变化、土壤水储量变化和地
下水储量变化在研究时段的距平值,mm。
流域水量平衡计算如式( 2)所示,其中降水 P和调水 D为流域水量的输入项,蒸散 ET和入海流
量 Q 为流域水量的输出项,流域水量输入项和输出项的差值表示流域总水储量变化。
out
Δ TWS = P + D - ET - Q out (2)
式中:Δ TWS为 流 域 水 储 量 变 化,mm?a;P为 降 水 量, mm?a;D为 调 水 量,mm?a; ET为 蒸 散 量,
mm?a;Q 为入海流量,mm?a。
out
2.3 STL时间序列分解 地下水储量变化包括由气候和人类活动引起的长期趋势变化,以及由地下
水补给(如降水)和开采(灌溉取用水)引起的季节性变化 [27 - 29] 。本研究使用 STL(SeasonalandTrend
decompositionusingLoess)时间序列分解方法 [30] ,获取地下水储量时间序列的长期趋势变化(式(3)),
以消除地下水储量的季节性变化和残差对地下水储量评估的影响。长期变化趋势包括线性变化趋势和
对应该线性变化趋势的距平值,该距平值表示时间序列的年际变异性 [31] 。与 X11等 [32] 传统的分解方
法相比,STL时间序列分解方法可以处理月和季数据,以及任何形式的具有时间变异的季节性变化,
并且对异常值具有鲁棒性,即使时间序列中出现异常值也不会影响对其趋势和季节性的分解结果。
D = T+ S+ R t (3)
t
t
t
式中:D为原始的时间序列;T为长期变化趋势;S为季节性周期项;R为次季节性残差。
t
t
t
t
2.4 数据及处理方法 本文使用的数据包括以下 4类:(1)4种 GRACE数据(JPL和 CSRMascons三
级产品;JPL和 CSRSH二级产品);(2)3种 GLDAS土壤水储量模拟结果(GLDAS - 2.1中的 Noah和
VIC模式,和 GLDAS - 2.2中的 CLSM模式);(3)两种全球水文模型(WGHM 和 PCR - GLOBWB)的地
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储量模拟结果;( 4)《海河流域水资源公报》,采用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储量变
化、入海流量、外调水供水量、农业?工业?生活?生态用水量等。数据的相关特征及用途说 明如表 1
所示。
表 1 本研究所用数据及相关特征列表
空间覆盖度和 时间跨度和
类型 数据?模型版本和级别 用途说明
网格分辨率 时间分辨率
GRCTellusJPLMascons,RL06,Level - 2003年 1月—
全球,0.5°
3gridded 2020年 12月,月 反演研究区总水储量变化
重力卫星 2003年 1月— ( JPLSH Level - 2和 CSR SH
CSRMascons,RL06,Level - 3gridded 全球,0.25°
( GRACE? 2020年 12月,月 Level - 2 产品用于尺度因子方
GRACE 全球,从频率域投 2003年 1月— 法;JPLMasconsLevel - 3和
JPLSH,Level - 2
Follow - On ) 影到空间域,1° 2020年 12月,月 CSRMasconsLevel - 3产 品 即
全球,从频率域投 2003 年 1月— 为质量块方法获得的产品)
CSRSH,RL06,Level - 2gridded
影到空间域,1° 2020年 12月,月
GLDAS - 2.1Noah土 壤 水 分 输 出 (土 壤
分四层:第一层 0~10cm,第二层 10~ 2003 年 1月—
全球陆表,0.25°
40cm, 第 三 层 40~100cm, 第 四 层 2020年 12月,月
全球陆面 获取研究区土壤水储量变化,
100~200cm)
同化系统 采用 3个 陆 面 模 式 土 壤 水 分
GLDAS - 2.1VIC土壤水分输出(土壤分
( GLDAS) 2003年 1月— 模拟结果 各 自 取 距 平 值 后 的
三层:表层 0~30cm,第 二 层 和 第 三 全球陆表,1°
陆面模型 2020年 12月,月 集合平均
层的厚度随网格变化)
GLDAS - 2.2CLSM 根 区 土 壤 水 分 输 出 2003年 2月—
全球陆表,0.25°
( 0~100cm) 2020年 12月,月
— 2 5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