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 - 2023年第54卷第4期
P. 10
为考虑了扬压力上托作用之后的坝- 基交界面下侧的应力,即交界面处的有效应力。
竖向应力 σ u 、σ d
以图 4所示的重力坝剖面为例,分别采用材料力学方法和有限元方法进行坝体应力计算,进一步
分析测点位置对考虑扬压力作用后坝踵应力的影响。
采用材料力学方法计算时,考虑坝体自重荷载、上下游水压荷载、淤沙压力以及扬压力,上游水
3
位分别取 0、150、198m进行计算,淤沙高程为 50m,下游水位为 57m,坝体混凝土密度取 2.40t?m ,
坝底距坝踵 15m下游处的扬压力折减系数取为 0.25。按照式(1)计算大坝底部断面(z = 0m )、距坝基
5m断面(z = 5m )的应力。表 3给出了不同水位下理论坝踵与观测坝踵(距上游面 2m,距建基面 5m)
3个点的竖向计算应力。由表可以看出,大坝蓄水前,在自重作用下理论坝踵竖向应力为 - 4.86MPa ,
随着水位抬升,压应力逐渐减小,当水位抬升到 198.0m时,理论坝踵下侧应力为0.0MPa,但上侧仍
有- 1.16MPa的竖向应力,即当扬压力作用于坝底,按零拉应力准则设计的重力坝在最高水位时理论
坝踵坝体内部为- 1.16MPa 的应力,与观测坝踵部位竖向应力的- 1.17MPa 接近。
表 3 不同水位下理论坝踵与观测坝踵的竖向计算应力对比(有效应力)
理论坝踵竖向应力?MPa
水位?m 观测坝踵竖向应力?MPa
基岩侧 坝体侧
0 - 4.86 - 4.86 - 4.76
150 - 2.26 - 3.22 - 3.15
198 0.00 - 1.16 - 1.17
3.3 扬压力作用下不同坝踵位置的应力差异—有限元法 材料 表 4 有限元计算参数
力学法计算重力坝应力时遵循平截面假定,即假定计算断面变 名称 取值
形时始终保持为平面,这时计算应力分布为直线,与实际状态 混凝土密度?(t?m ) 2.40
3
存在差异,有限元法结果更能反映实际情况。根据图 4所示重 上游水位?m 198.0
力坝计算剖面建立网格模型(见图 6),在坝踵将网格做了适当 淤沙高程?m 50.0
加密,单元尺寸为 1.0m × 1.0m。为消除坝踵折角引起的应力集 下游水位?m 57.0
中,在坝踵上游基岩设置了一条竖缝。计算参数见表 4。扬压力 混凝土弹性模量?GPa 24.0
混凝土泊松比 0.17
作用于坝体底面。节点应力计算采用高斯点应力外延后绕节点
基岩弹性模量?GPa 20.0
平均求得,坝底交界面上、下侧应力分别采用坝体单元、基础
基岩泊松比 0.20
单元平均。
图 6 计算模型
图 7(a)绘制了竖向有效应力沿坝底的分布曲线,图中给出的 3条曲线分别是材料力学法结果和
坝- 基交界面 上 测、下 侧 的 有 限 元 计 算 结 果。可 以 看 出,按 材 料 力 学 方 法 计 算 的 坝 踵 竖 向 应 力 为
0.0MPa,有限元计算结果 在坝底 面出 现跳 跃,即坝踵坝 体 一 侧 为 - 0.37MPa的 应 力,基 岩 一 侧 为
6
— 3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