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 - 2023年第54卷第4期
P. 11

2.08MPa的拉应力。除坝踵、坝趾部位外,基岩一侧材料力学法与有限元法计算应力基本相同。由于
              扬压力作用在坝底面,对坝体有 “上托” 作用,从而在基岩一侧产生拉应力增量,在坝体一侧产生压
              应力增量,两者从上游到下游普遍存在一个应力差,坝踵部位相差 2.45MPa,形成了基岩一侧为拉、
              坝体一侧为压的应力分布。
                  图 7(b)绘制了坝上游面沿高程方向的竖向有效应力分布。可以看出,不管是否考虑扬压力,在
              坝踵处基岩和坝体应力都有突变,而扬压力作用使这种突变明显增大。当不考虑扬压力时两者的应力
              差为 0.61MPa,考虑扬压力时应力差可达 2.20MPa。不管是否考虑扬压力,离建基面 5m处上游坝面
              都为压应力,压应力在- 2.0MPa 左右,距上游坝面 2.0m的观测坝踵位置的竖向压应力为- 1.74MPa 。
              由于在坝踵处基岩内设置了一条竖向缝,观测坝踵距实际坝踵又有一定的距离,坝踵应力集中的影响
              基本可以消除,可以认为- 1.74MPa的竖向应力反映了此处应力的实际情况,即按坝踵无拉应力准则
              设计的 200m高重力坝,实测位置为接近- 2.0MPa 的压应力。这可以部分解释目前为止的重力坝实测
              应力未见拉应力、多数为与作用水头接近的压应力的原因。





















                                              图 7 计算竖向应力沿建基面及高程分布

              3.4 坝踵测点位置对应力变化幅度的影响 假定水库自 2005年 12月开始蓄水,2006年 7月蓄水至
              135m,10月至 165m,随后水位在 150~198m之间周期性变化,如图 8中的水位过程线所示。按照
              3.3节的计算模型与参数,采用有限元法计算水位变化条件下坝体应力的变化过程。




















                                         图 8 变化水位条件下不同坝踵测点的竖向应力变化过程

                  图 8给出了理论坝踵和实测坝踵的竖向应力变化过程。由图可见,在周期性变化的库水压作用
              下,理论坝踵的竖向应力在 - 3.16~0.92MPa 之间周期变化,应力变幅为 4.08MPa,最大拉应力为
              0.92MPa;观测坝踵的竖向应力在- 4.03~ - 1.67MPa 之间周期变化,应力变幅为 2.36MPa,仅为理论
              坝踵应力变幅的 54%,且无拉应力产生,最小压应力与上游最高水位对应。对比图 1可以看出,理论
              坝踵和观测坝踵的计算水压应力增量都远大于实测值,但观测坝踵的应力增量小于理论坝踵,且随水

                                                                                                —  3 8 7 —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