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5 - 2023年第54卷第9期
P. 45

图 14 各阶段塑性区分布

              5.2 数值模拟与热成像结果对比分析 通过对比有限元结果、试验过程中结构面温度变化结果可知:
                  0 ≤K≤1.0时模型整体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热像图显示此阶段结构面温度虽有变化但不明显;有
                       p
              限元计算结果显示,此加载倍数时坝体也在正常工作阶段。
                  1.0<K≤4.0时,结构面温度开始明显上升;有限元计算结果也显示此阶段塑性区开始形成。
                        p
                  4.0<K≤6.4时,结构面的温度随加载倍数的增加而变大,当 K = 6.4时热成像显示各结构面已呈
                        p
                                                                            p
              现红色,反映此时结构面温度较高;有限元计算结果显示结构面塑性区完全贯通,热成像图与有限元
              结果对比见图 15。
                  6.4<K≤7.0时,各结构面的温度达到本次试验的峰值;有限元也在超载倍数 K = 6.6时计算不
                                                                                            p
                        p
              收敛。

















                                                    =
                                             图 15 K p 6.4热成像与有限元计算结果对比
                  通过对比可知,红外热成像得出的结果与有限元计算的结果并无较大的偏差;由于有限元计算时
              对模型进行了适当简化以及模型试验受现场温度的影响,红外热成像监测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但通
              过试验对比分析,红外热成像仪在地质力学模型试验中有较好的适用性,其可以从温度视角下判断模


                                                                                                   0
                                                                                              —   1 5 5 —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