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2 - 2023年第54卷第9期
P. 42

图 7 结构面 f114、f115应变曲线
              处于受压状态,拉应力只存在于坝踵处。对于复杂地基上
              的 CSG坝,地基在超载过程中存在挤压破坏,结构面 10f2
              及 F31形成向下的滑移通道、结构面 f115和 f114形成向
              上的滑移通道;导致坝踵处沿下移通道下沉,坝趾沿结构
              面 f115和 f114的 上 移 通 道 向 上 抬 起。最 终 破 坏 形 态 见
              图 8。


              4 试验结果与热成像探测对比分析


              4.1 超载过程中结构面的温度变化 为研究 CSG坝在复                                      图 8 模型破坏最终形态
              杂地基条件下,模型受到超载水压力时材料温度场的变化
              情况;在每次按步长加载结束后,对其进行一次红外热成像监测拍照,直至模型破坏。同时,结合监
              测仪器数据综合分析得到该地质力学模型的温度场分布规律。本次试验中模型的初始温度为 7.3℃,
              以 2.2节的破坏判定阈值( Δ T为 1.2~1.8℃)为基础,并保证温度收集的完整性;故将温度条区间设置
              为 7.2~9.2℃。分析热像图时将红外图像投影到可见光图像上,这样不仅可保留红外热图像能对温度
              场进行直观描述的优点,而且使图像融入更多的细节信息,增加真实空间感,更有利于排除由加载仪
              器线路引起的视觉偏差,试验图如图 9所示。















                                                             =
                                                       图 9 K p 0图像
                  在试验初期,即 0 ≤K≤1.0时(见图 10(a)(b)),模型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模型整体温度分布均
                                      p
              匀,结构面 10f2以及 f114和 f115温度无明显变化,最大温度差在 0.1℃以内,各结构面的温度变化
              不大。对比坝体位移图以及各结构面相对变位图,说明模型之中没有位移产生,地基结构面的 Δ T及
                                                                                                        2
              Δ T变化不大,其对热成像结果无明显影响。
                 3
                  当 1.0<K≤2.6时,热成像图显示的结构面温度值开始出现变化,相比试验初期均出现了上升,
                          p
                —  1 0 2 —
                     5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