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 - 2023年第54卷第10期
P. 13
来水),并计算相应调度方案下丹江口水库水位变化过程。
3.4 新老系统衔接与融合 如何充分利旧,将新增功能与已建系统进行衔接并实现对已有系统的拓
展,在满足业务应用得到拓展的条件下实现挖潜降耗,同样是值得进一步探索的重点与难点。
1990年代我国逐渐开展水利信息化建设,经过多年的建设,流域管理特别是以防汛抗旱为主的系
统建设,在数据、模型、业务应用等方面已经具有一定的建设基础,从预报到调度到会商等大量工作
人员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应用模式,无论是从数据资产利用、模型精度还是使用习惯等层面,都不可能
构建一个新系统一举替代已有系统,因此,数字孪生流域的建设需要秉承 “继承性发展” 的原则,充
分利用已建系 统基 础,在 与已 有老系 统做 好衔接 的 同 时,也 要 为 未 来 可 能 建 设 的 功 能 或 模 块 预 留
接口。
通过试点研究,新老系统的衔接方法思路如下:①对于新建系统调用已建系统情况:若已建系统
具有服务化能力,则新建系统可直接调用已建系统建好的数据、模型、知识等接口;若已建系统不能
提供服务,则需要开发服务接口,改造数据、模型、知识的调用方式,改造的工作具体根据与已建系
统是否还在维护、新建系统与已建系统协商结果等因素有关;②对于未来拟建系统调用在建系统的情
况,在建系统在数据、模型、知识等调用方式必须采取服务化方式构建,做好标准接口及说明,同时
为未来拟建系统预留部分功能接口,供未来拟建系统调用。
4 总结与展望
本文介绍了以数字孪生长江为支撑的智慧长江建设近期目标、架构与阶段,介绍了试点建设中发
现的突出问题,重点从模型平台、知识平台、业务应用以及新老系统衔接与融合四个方面分析问题由
来,并针对每个难点问题探讨了可能的解决思路,为解决试点建设现实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持,为推进
数字孪生长江的全面建设奠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数字孪生长江试点项目的建设以防洪为重点,初步
实现了通用模型构建及模型平台建设,提出了以知识图谱和调度规则构建为核心的知识平台构建关键
技术,实现了系统应用建设正算反算功能,并对新老系统衔接与融合方式进行了探讨。
需要指出的是,水利信息化发展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随着 IT技术的进步和水利行业与信息化
技术融合的持续发展,现阶段提出的难点与解决思路将会在建设与应用实践中出现更多更好的解决方
案,同时,随着建设成果的应用也将带来需求的提升从而出现更多的难题和挑战。未来需要持续探索
智慧长江和数字孪生长江建设路线与技术的优化完善,构建更加成熟、高效、准确、标准化的数字孪
生流域搭建平台,充分引入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以标准化、产品化、一体化思路建设以数
字孪生长江为支撑的智慧长江,为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参 考 文 献:
[ 1] 黄艳.长江流域水工程联合调度方案 的 实 践 与 思 考———2020年 防 洪 调 度 [J].人 民 长 江,2020,51(12):
116 - 128,134.
[ 2] 水利部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智慧水利建设顶层设计(水信息[2021]323号)[A].北京:中
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2021:16 - 19.
[ 3] GRIEVSONO,HOLLOWAY T,JOHNSONA B.DigitalWaterBook:A StrategicDigitalTransformationforthe
WaterIndustry[M].London:IWAPublishing,2022.
[ 4] 李国英.加快建设数字孪生流域提升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J].中国水利,2022(20):1.
[ 5] ABBOTTM B.IntroducingHydroinformatics[J].JournalofHydroinformatics,1991,1(1):3 - 19.
[ 6] 黄艳,喻杉,罗斌,等.面向流域水工程防 灾 联 合 智 能 调 度 的 数 字 孪 生 长 江 探 索 [J].水 利 学 报,2022,
53(3):253 - 269.
[ 7] 罗斌,张振东,周超,等.数字孪生三峡专业模型平台构建关键技术[J].中国水利,2022(23):34 - 38.
[ 8] 夏润亮,冯兴凯,何明民,等.基于模型标准化的水利数值模拟云服务平台研究[J].水利信息化,2015(6):
1
— 1 4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