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6 - 2023年第54卷第12期
P. 56

在此过程中,根系较短的草本类植物群落因长期水分不足而退化甚至消失,乔木类等根系较深的植被
              生长也受到抑制,出现灌区杨树梢头枯萎的现象。此外,地表排水及地下水补给的减少导致绿洲湖泊
              湿地水面萎缩、湿生植被退化,需通过人工生态补水以维持水量平衡。如宁夏 2021年河湖人工生态补水
              量 2.23亿 m  3[21] ,是 2003年的 8.2倍;内蒙古河套灌区乌梁素海 2021年人工生态补水量 5.98亿 m                         3[22] ,
              是 2008年的 11.5倍。人工生态补水快速增加反映了绿洲自然补水的锐减,可见,绿洲农业节水面临
              着生态系统的健康约束,需要在节水的同时维持健康合理的地下水生态水位阈值。

              3 基于水循环过程的农业节水潜力计算方法


              3.1 农业节水潜力概念及认识 农业灌溉节水量是指采取一种或多种节水措施后,与未采取节水措施
              相比,所减少的灌溉 用 水量 与耗 水量。其 中,可 能 的 “最 大” 或 “潜 在” 节 水 量 即 为 农 业 节 水 潜
              力  [23] 。目前,针对农业节水潜力的概念认知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侧重以灌溉取水量变化来评估节水潜
              力的大小,如狭义节水潜力和广义节水潜力                     [24] ,理论节水潜力和现实节水潜力              [25 - 26] ,田间节水潜力
              与灌区节水潜力        [27] ,工程型节水潜力、效率型节水潜力和结构型节水潜力                         [28] 等,这些概念及指标从
              灌区、农田的用水效率与节水管理需求出发,以渠道或田间用水量变化作为评判农业节水量或潜力,
              在国内应用较为广泛。需要指出的是,以取水指标作为依据的节水量计算方法适用于灌溉水再利用量
              较为有限的系统或部分环节,对灌溉水回归再利用占比较大的区域或系统,则会低估其灌溉用水效
              率,从而高估其节水潜力。二是侧重以水资源消耗量变化来评估节水潜力,其中真实节水概念( Real
              WaterSavings ,RWS)  [29 - 30] 影响最为深刻,强调使用或消耗的水量是否真实有效增加用水目标收益或
              减少无效损失,避免形成 “纸面节水”;在此基础上,学者们以灌溉水分消耗量为指标,进一步延伸
              提出了耗水节水潜力          [31] 、毛节水潜力与净节水潜力           [23] 、考虑回归水的理论节水潜力            [32] 、区域农业资
              源节水潜力      [33] 、有益灌溉效率     [34] 等概念及计算方法,开始从水的循环转化及收支平衡视角去评估灌
              溉用水效率与节水量          [3,35 - 36] ,提出评估节水效果需要关注其与生态流量、土壤盐渍化、粮食产量和发
              电量各要素之间的互馈关系             [37 - 38] ,不加限制的节水会降低干旱区流域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                       [39] 。此外,
              还有学者将灌溉耗水、水资源利用效率与作物产量                         [40] 、水分生产率     [41 - 42] 、水足迹  [43 - 45] 等指标结合,
              提出相应的指标与计算方法,拓展了节水潜力的内涵及应用范围,为研究不同尺度的灌溉节水潜力、
              用水效率及其转化过程提供了借鉴。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从水循环视角去分析农业节水潜
              力问题,认为除农田作物的蒸腾蒸发消耗量之外,还要充分考虑泡田、洗盐等重要农业生产过程和依
              赖灌溉的生态系统所需蒸腾蒸发消耗水量,兼顾生态系统健康约束,以水分转化全过程解析取水、耗
              水节水量及其尺度效应,科学评估农业节水潜力。
              3.2 不同环节的农业节水潜力 农业节水通过调控输水、耗用水和排水过程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常见的渠道防渗工程、高效节灌、农艺、管理节水等措施主要集中分布在输水与耗用水两个关键过程,
              下面结合灌溉水循环转化过程(图 2)提出不同环节节水措施的农业节水量及其节水潜力计算方法。
                  ( 1)输水环节的节水潜力。该环节的节水目标是减少渠道输送过程中的渗漏、蒸发损失水量,即
              减少渠道渗漏量(Wg)、渠道水面蒸发量(E)和渠道两岸土壤蒸发量(E);由于输水环节节水措施实
                                                                                2
                                                      1
                                 1
              施后,渗漏补给地下水量大幅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潜水蒸发量减少,自然植被及农田作物吸收利用
              地下水量减少,因此输送环节的节水措施还具有间接的节水效应,即渠系之外由于渗漏补给减少而减
              少的蒸发消耗水量,而这部分节水量通常是被忽略的。灌溉水分在输水环节的水量平衡:
                                                    W = E+ E+ Wg+ W                                     (1)
                                                     0   1  2    1   1
                                                                    3
              式中:W 、W 分别为渠道引水量、进入田间的引水量,m ;E、E分别为输水渠道的水面蒸发量、
                           1
                                                                             2
                                                                        1
                      0
                                                                          3
                                     3
              渠道周边土壤蒸发量,m ;Wg为输水渠道渗漏补给地下水量,m 。理论上讲,W 、W 的差值是输水
                                          1                                              0   1
              环节应当节约的水量,也是输水环节上取水节水潜力的理论上限值。实际上,由于输水过程中各种损
              失无法避免,其取水节水量等于取水口水量的减少量或各项过程损失量之和:
                                          Δ W 渠取水  = W - W′= Δ E+ Δ E+ Δ Wg+ Δ W 1                      (2)
                                                                         1
                                                              1
                                                         0
                                                     0
                                                                   2
                     4
                —  1 4 4 —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