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2 - 2024年第55卷第5期
P. 52
量、壅高水位扩大受水面积等任务。
2.2.2 疏漫灌溉与其他灌溉模式的区别 《中国 环 境 统 计 年 鉴》 与 《中 国 统 计 年 鉴》 显 示,截 至
2
2
2020年,全国节水灌溉面积 3779.6万 hm ,此前 5年新增 673.6万 hm ,增幅 17.82% [23] 。相比之
下,疏漫灌溉重点考虑 旱 区 河 口 型 湿 地 生 态 修 复 和 保 护。应 用 在 旱 区 生 态 修 复 的 灌 溉 模 式 如 表 1
所示:
表 1 疏漫灌溉与其他灌溉模式的区别
节水灌溉 疏漫灌溉 漓漫灌溉 汊渗轮灌
农 业 工 程、 农 艺、 化 学、
学科类别 水文学、水动力学、生态学 生态学、水动力学 生态学、河道水动力学
生物
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结 湿地需 耗 水 规 律、 河 流 水 文
河谷 林 草 需 耗 水 规 律、 河 旱区输水 效 应、 生 态 调 度 与
构 布 局、 农 业 水 资 源 配 变化情 势、河 漫 滩 水 力 学 条
研究内容 流水 力 学 条 件、 生 态 修 复 生态响应、 植 被 水 分 的 胁 迫
置、灌 溉 技 术、 灌 溉 制 件、生 态 水 资 源 配 置、 生 态
分区、工程调控方法 规律
度、渠道防渗 [24 - 26] 修复分区、工程布设
实施原则 以供控需 [27] 高水高用 大水漫灌 抬升地下水位
湿地 河谷林草 胡杨林
灌溉对象 耕地
(哈巴河流域) (额尔齐斯河流域) (塔里木河流域)
任务目的 高产稳产 生态修复与保护 生态修复与保护 生态保护与修复
共同目标 降低水资源浪费、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3 疏漫灌溉的关键技术
3.1 湿地生态修复措施 湿地生态修复的前提是依靠湿地自我恢复能力,改善湿地的水系连通性,提
高湿地的水源涵养能力,营造多样化的生境条件。人工生态修复措施主要有:
( 1)驳岸工程。自然驳岸是最常见的驳岸工程,遵循自然生态的理念,常运用于生态湿地、绿岛
设计中;碎石驳岸主要用于扩大湿地与城市之间的过渡空间,保护湿地的同时为动植物及微生物提供
生长空间;驳岸工程还包括多种临水建筑物。
( 2)水系连通修复工程。水系连通的恢复与重构是湿地生态修复与保护重要的环节,水系连通主
要包括水库与湿地之间的纵向连通、河流- 湿地- 湖泊的侧向连通以及地表水 - 地下水的垂向连通。纵
向连通性的恢复措施包括生态灌渠、生态壅水设施的建设以及拆除非必要堤坝等;侧向连通性恢复可
以通过营造人工洪峰、疏浚湿地内沟汊等措施实现,除上述措施外,适量的增加生态补水量也可增强
侧向连通性;垂向连通性的优劣主要体现在地表水与地下水的交换受阻程度,减少或拆除不透水下垫
面设施是提升湿地透水率的直接方法。
( 3)水资源生态调度。在后坝工时代,制 定 适 时、 适 量 的 生 态 调 度 规 则 是 实 现 湿 地 生 态 保 护
的基础保障。确定湿地的生态保护目标,划分生态需水等级,确定生态调度水量、起止时间、 调
度频次以及调度时长,最后针对生态调度的效益进行预测分析及后效分析,用以订正、修改调 度
规则。
3.2 湿地的生态修复分区 传统生态分区主要以满足管理者的需求为目标,如朱金峰等 [28] 采用生态
系统敏感性评价的方法对湿地内水污染敏感性、地类变化敏感性、自然文化价值敏感性对白洋淀湿地
展开系统评价,评价结果对管理者实施分区管制提供决策依据。
区别于传统生态分区方式,本文的生态修复分区以实现湿地靶向生态修复为目标,以 “高水高
用、层层阻截” 为指导,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本文生态修复分区以水利工程布局、流域地形地貌
及生态补水方式为基础,划分出一级生态修复分区;以渠系分布、补水难度以及水系连通程度为指
导,划分出二级生态修复分区;最后综合考虑区内小微地貌的高程变化规律,划分出三级生态修复
分区。
— 5 5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