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0 - 2024年第55卷第5期
P. 50
对湿地的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是众多学者研究热点 [10 - 12] 。陈泽宇等 [13] 通过重塑岸线、疏导汇流
等手段,改善了鸭尾溪湿地河道水动力条件,形成了可持续的生态系统。张京生等 [14] 针对黄河湿地自
然保护区生态问题,建议通过清退农田与鱼塘、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恢复湿地原始地貌形态。Wu
等 [15] 针对黄河三角洲湿地连通性破坏的问题,建议提高大型湿地的保护优先等级,并减少人为活动对
碎片湿地的边缘影响。于守兵等 [16] 结合黄河河口演变特点,建议小浪底水库调度方案兼顾春季流量脉
冲,更大程度满足生态用水需求。Xu等 [17] 采用人工神经网络量化水文和植物多样性指标之间的复杂
关系,根据植物多样性预测模型建立水库多目标优化模型,最大限度的提高发电与植物多样性。在西
北旱区湿地,Zhu等 [18] 建议应当降低人类活动的强度,协调湿地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Mao等 [19]
以河口段水文过程变化最小为水库调度目标函数,提出高基底流方案,计算不同洪水过程下的补给过程
指导水库为下游湖泊生态调度。董克宝 [20] 针对蒲河湿地的景观环境需水的要求,对景观环境用水闸坝联
合调度展开研究,建议在满足河道防洪安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满足景观环境的水量和水质要求。
关于湿地生态补水量及补水效果的研究,学者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但针对湿地生态补水方式的研
究相对欠缺。补水方式直接影响了植被的生态耗水过程,是衔接生态调度补水与植被生态需水的重要
纽带,传统的旱区湿地补水模式粗犷且单一,消耗大量水资源,但修复效果欠佳 [21] 。
哈巴河流域(下文简称 HBH流域)地处干燥指数为 10的干旱地区,根据全球湿地分类系统,阿克
齐湿地(下文简称 AKQ湿地)属于河口型湿地。近年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断增加,湿地生态用水长
期得不到满足,湿地斑块逐渐萎缩。基于此,本文以 AKQ湿地为例,针对目前补水模式下水资源利
用效率低下及生态保护效果欠佳问题,提出了疏漫灌溉的基本理念,明确了疏漫灌溉的定义、内涵及
系统组成,搭建了疏漫灌溉系统,构建了疏漫灌溉技术体系。研究成果对旱区河口型湿地生态保护与
修复有重要的现实 意义,对指导 干旱 地区 水资 源高 效 利用 与 可 持 续 发 展 有 较 高 的 理 论 价 值 及 实 用
价值。
2 疏漫灌溉的基本理论
目前,多数旱区湿地的生态补水仍旧停留在 “只调不灌” 阶段,有效受水区域过度集中,大量水
资源被无效耗散,不仅浪费了旱区宝贵的水资源还加剧了盐渍化灾害。对于高蒸发、少降水的 HBH
流域而言,通过优化现有的补水工程体系,实现生态水的二次时空分布调控是修复与保护湿地生态系
统的重要措施之一。有学者已经开展过相关研究 [22] ,但基础理论研究依然薄弱,亟需展开深入研究。
2.1 疏漫灌溉定义及内涵 “疏” 意指恢复通畅、解决问题、消除障碍或改善状态,在此灌溉体系
中主要指疏通沟、汊等,便于水流通行;“漫” 意指水体在容器或场地中因超过容量而泛滥或溢出的
现象,在此灌溉体系中指水流漫灌、漫溢,进而扩大补水面积,概念图如图 1。
图 1 疏漫灌溉概念图
0
— 5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