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9 - 2025年第56卷第2期
P. 89
A.排沙漏斗;B.稳水箱;C.蓄水池;D.三角形薄壁堰;E.排沙管道;F.集水箱;G.溢流出口;H.投沙区
图 2 原型沙、模型沙级配曲线及试验装置示意
模型试验分为浑水试验和清水流场测量两部分。为模拟泥沙淤积在漏斗室内的情况,试验中先在
模型底板上利用天然沙铺设淤积体,然后在其表面喷浆将淤积体固定,喷浆后的淤积体表面糙率为
0.016~0.023,原型工程中漏斗底板泥沙淤积后其粗糙度与天然河道相近,糙率为 0.028~0.035,故铺
设淤积体后的模型亦满足糙率要求。利用无悬板区域的淤积体平均厚度 δ 来量化淤积状况,结合实际
工程中的淤积情况,本试验设置 4个淤积工况,分别为 δ ?h = 0(无淤积)、0.2、0.4和 0.6,其中 h为进
水涵洞高,各淤积体形态如图 3所示。试验中采用的流量分别为设计流量 Q = 15.9L?s (原型工程设计
设
3
3
流量 66m ?s)、0.68Q = 10.8L?s(原型工程枯水期流量 45m ?s)、和 1.09Q = 17.4L?s(原型工程汛
设
设
3
3
期流量 72m ?s)。其中各流量下对应的含沙浓度分别为 1.65、3.15和 4.76kg?m 。根据计算试验所需
泥沙配出一定浓度的高含沙量水沙混合物,利用浑水泵将配好的高含沙量水沙混合物抽送至漏斗进口
前,使其与进口涵洞前的水流充分混合,满足试验所需浓度的水沙混合物由进水涵洞进入排沙漏斗。
文献[ 37]研究结果表明排沙漏斗清水、浑水流场中流速分布规律基本一致,当含沙浓度达到 35.8kg?m 3
3
时,浑水流场的切向流速较清水流场增大 35%。本试验中含沙浓度最大值不超过 5kg?m ,可近似认
为清、浑水流场条件下流速大小受含沙浓度影响较小。为便于测量过程中观测空气涡尺寸及形态变
化,流场测量时采用清水流场,流量与浑水试验相同。
图 3 不同工况淤积体形态
2.2 量测方法 流量用三角形量水堰测量,其测针精度为±0.1mm。其中溢流出口和排沙底孔流量分
别记为 Q和 Q,二者之和为排沙漏斗的总进口流量 Q。浑水试验部分,Q 与 Q的比值即为排沙耗水
i
d
d
o
i
率,如式( 1)所示。泥沙截除率测量时,利用容积为 250ml经过严格率定的硬质透明玻璃容量瓶对溢
流出口和排沙底孔含沙水流进行采样。为消除淤积厚度随试验时长的变化而对泥沙截除率和排沙耗水
率结果的影响,在模型运行 3h之内,每间隔 15min采样一组,每组试验样品采集 3次,每个工况下
共采样 12组,采用高精度(精度为 0.001g)电子天平对每次采集在容量瓶内的水沙混合物进行称重,
采用置换法 [38] 分别计算各工况下溢流出口及排沙底孔处的含沙浓度,将每个工况下 12组含沙浓度数
— 2 2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