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3 - 2025年第56卷第2期
P. 93

平均直径分别减小了 47.81%、53.07%和 46.25%,且其形态变为细长型,位置偏移明显,该形态下的
              空气涡在运行过程中极易摆动,导致其周围的流场不稳定,不利于细颗粒泥沙沉降。结合图 4中排沙
              耗水率变化可知,排沙漏斗空气涡直径越小、形态越不稳定,排沙耗水率越大,其原因是空气涡尺寸
              减小后,其稳定性减弱,偏移距离增加,导致底孔处的水流过流断面面积增大,从而使得底孔出流流
              量增大,故排沙耗水率增大。可以预见,若淤积体厚度继续增加,空气涡将无法贯穿底孔,摆动及偏
              移将进一步加剧,且出现间歇性消失,该现象也出现在原型工程中。
              3.2.2 切向时均流速 排沙漏斗内切向流速大小决定了旋流强度的大小,而旋流强度的大小决定了水沙
              螺旋分离效果和沉降泥沙的排出能力。根据试验结果,在流量分别为 17.4、15.9和 10.8L?s时,流场呈
              现相似的变化规律,受篇幅所限,下文仅对具有代表性的设计流量 Q = 15.9L?s 时各淤积工况下的流场特
              性进行分析。图 7为设计流量 Q = Q 时不同淤积工况下断面 2 - 2的切向时均流速分布,从图中可以看出,
                                             设
              淤积厚度增加并不改变切向流速的分布特征,各工况下的切向流速分布特征仍然表现为边壁处的强迫涡
              与中心自由涡。













































                                             图 7 Q= 15.9L?s 时断面 2 - 2切向流速分布

                  为了突出泥沙淤积后切向流速值相对于无淤积时的变化情况,将 Q = 15.9L?s时不同淤积厚度下各
              测点的切向流速值与无淤积工况下对应测点的切向流速求比值,比值变化情况如图 8所示。
                  从图 8可以看出,随着淤积厚度的增大,无悬板区切向流速整体呈减小趋势。在 - 0.4< r?R<0.4区
              域内(r为测点所在径向位置,R为漏斗半径,r?R<0一侧无悬板),δ ?h = 0.2时,各断面的流速比值均
              接近于 1,表明 δ ?h = 0.2 时淤积体对该区域切向速度影响小,但 δ ?h = 0.6时,该区流速仅为 δ ?h = 0时
              的 0.45~0.8倍,流速减小了 20%~55%,δ ?h = 0.4 时的流速变化介于二者之间,表明 δ ?h = 0.4 和 0.6时
              淤积体大幅削减了切向流速。这是由于底板淤积泥沙后,淤积体代替了原漏斗底板,淤沙厚度越大底
              板坡度越缓,糙率越大,壁面阻力越大,水流流速越小。另外,泥沙淤积后空气涡摆动扰乱周围流

                                                                                                —  2 3 3 —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