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5 - 2025年第56卷第5期
P. 135

渠首冬季取水流量,利用热量输移轨迹,让汉库至坝前的热量向丹库输移补充(图 14(b)中水体倒灌
              至丹库的程度高于图 14(a),图 14(d)取水最大温度提升为 1 月的 0.4 ℃),进而充分挖掘水库对中线
              干渠的输热潜力,在一定程度上将有助于提升陶岔渠首的冬季取水温度,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冬季
              运行提供有效热源。

              5 结论


                  (1)水 库 大 坝 加 高 后 热 状 态 演 变 特 性 发 生 了 变 化 , 表 现 为 : 水 库 的 分 层 效 应 加 重 , 坝 前 垂 向
              温 差 范 围 扩 大 至 0.2 ~ 12.0 ℃ ; 滞 温 蓄 热 能 力 增 强 , 对 下 游 河 道 最 大 低 温 水 影 响 增 加 至 -7.9 ℃ ,
              渠 首 冬 季 取 水 温 度 平 均 升 高 1.2 ℃; 冬 季 水 库 渠 首 区 域 的 温 度 值 低 于 坝 前 区 域 , 温 度 分 布 存 在 空
              间差异。(2)大坝加高后,陶岔渠首冬季取水温度同多个影响要素的响应关系了改变:①水气相关性减
              弱;②渠首取水温度同水位保持较强的相关性,在保持高水位运行下,有逐步上升的趋势;③取水温
              度同流量较大的汉江入库水温更加相关。(3)陶岔渠首冬季取水温度是水位、入库热量、取水流量以及
              气温等热力和水力因素综合调控的结果。水库在冬季以“热”为调度目标:①保持高水位运行,缓解水
              库冬季受水气热交换影响带来的失热;②加大陶岔渠首冬季取水流量,利用温度的空间分布差异及热量
              输移轨迹,让汉库至坝前的热量向丹库输移补充,有利于挖掘水库对中线干渠的输热潜力,为南水北调
              中线工程冬季运行提供有效热源。
                  本文研究由于缺乏库区垂向监测数据,因此尚未能揭示出水库完整的水温结构发展规律及其对陶
              岔渠首冬季取水温度的影响。下一步将在精细化率定模型的基础上,开展多情景下的数值模拟,分析
              库区垂向水温的分布与发展,将热量输移程度及待发掘的输热潜力定量化,获得陶岔渠首冬季取水的
              热量阈值,为后续中线干渠的相关研究和水库管理者调控热量提供参考与技术支持。


              参   考    文   献:


               [ 1 ] 郭新蕾,潘佳佳,苑希民,等 .  南水北调中线冬季冰情变化特征及输水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  水利学报,
                                                                                                 .
                      2024,55(4):389-402.
               [ 2 ] 段文刚,郝泽嘉,杨金波,等 .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2014—2022 年冬季水温与冰盖观测分析[J]  水利学报,
                                                                                                 .
                      2023,54(9):1025-1037.
                                                                                          .
               [ 3 ] 潘佳佳,郭新蕾,王涛,等 .  基于全气象参数的南水北调中线冬季水气热交换模型[J]  水利学报,2024,55
                      (2):179-189,201.
               [ 4 ] 戴盼伟 .  南水北调中线冬季输水水温特性研究[D]  武汉:长江科学院,2022.
                                                             .
               [ 5 ] 穆祥鹏,张哲琦,包娟,等 .  基于外调水入渠的冰期渠道水力热力协同调控方法[J]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
                      (中英文),2023,21(6):1089-1097.
               [ 6 ] 陈维江,左丽,黄明海,等 .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冬季大流量输水水温调控措施[J]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
                                                                                           .
                      技(中英文),2023,21(6):1064-1071,1079.
                                                                    .
               [ 7 ] 靖争,张爵宏,曹慧群,等 .  水库水温研究进展及趋势[J]  长江科学院院报,2023,40(2):52-59,66.
               [ 8 ] 刘有志,相建方,陈文夫,等 .  狭长型水库蓄水至初期运行阶段水温演化规律研究[J]  水利学报,2020,51
                                                                                          .
                      (11):1412-1422.
               [ 9 ] WANG H,DENG Y,YAN Z,et al.  Thermal response of a deep monomictic reservoir to selective withdrawal of the
                      upstream reservoir[J]  Ecological Engineering,2023,187:106864.
                                      .
               [ 10] 甘衍军,李兰,武见,等 .  基于 EFDC 的二滩水库水温模拟及水温分层影响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13,22(4):476-485.
               [ 11] 张 弛 , 张 洋 , 吴 雨 娇 , 等 .  缓 解 水 温 失 调 问 题 的 水 库 生 态 调 控 策 略[J]  水 科 学 进 展 , 2023, 34(1):
                                                                                  .
                      134-143.
               [ 12] 谢 奇 珂 , 刘 昭 伟 , 陈 永 灿 , 等 .  溪 洛 渡 水 库 水 温 日 变 化 的 测 量 与 分 析[J]  水 科 学 进 展 , 2018, 29(4):
                                                                                   .
                      523-536.
               [ 13] LIU M,ZHANG Y,SHI K,et al.  Thermal stratification dynamics in a large and deep subtropical reservoir revealed
                      by high-frequency buoy data[J]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19,651:614-624.
                                              .
               [ 14] 脱友才,刘志国,邓云,等 .  丰满水库水温的原型观测及分析[J]  水科学进展,2014,25(5):731-738.
                                                                         .
               [ 15] WANG Y, TAO Y, QIU R, et al.  A framework for assessing river thermal regime alteration: A case study of the
                                                                                                — 681  —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