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1 - 2025年第56卷第5期
P. 131
11 月,为 2.9 ℃;大坝加高后,水库对下游自然河流的水温影响程度加强,最大低温水影响发生在 7
月,为-7.9 ℃,最大高温水发生在 12 月,为 2.6 ℃。大坝加高后,水库春夏季对下游河道的低温水影
响对比加高前最大加剧 8.0 ℃,水温过程趋于平坦化,高水温峰值和水体温降出现的时刻均有所延迟,
表现出明显的滞温蓄热效应。但针对提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水能力而言,水库冬季蓄热能力的增强
有利于改善中线干渠的输水能力,会产生积极效应。
图 6 丹江口水库对天然河道产生的高低温水影响
3.2.3 陶岔渠首取水温度的变化 表 2 为大坝加高前、后陶岔取水多年月均水温的对比。结果显示,
大坝加高前、后渠首的取水温度变化范围从 7.8 ~ 28.7 ℃变化为 8.4 ~ 29.2 ℃,其中冬季(11 月—翌年 2
月)平均提升了 1.2 ℃,尤其在 12 月上升了 2.1 ℃。陶岔渠首的取水温度变化过程同大坝表层水温(龙王
庙)及大坝下泄水温(黄家港)存在一定差异。由式(3)计算得到陶岔渠首取水温度同坝前库表温度的相
关性,如图 7 所示,坝前库表水温与渠首取水温度相关性系数在两时段内分别为 0.93、0.98,二者温
度变化过程联系紧密,渠首的取水高程以及局部地形条件在升温期或高温期发挥了一定的“分层取
水”作用(图 2),取水主要源自水库的表层水
体 , 取 水 温 度 过 程 同 坝 前 表 层 水 温 较 为 一 致 ,
明显高于大坝下泄水温。进入冬季后,水库水
体失温,在垂向上逐渐发展为同温分布,地形
带来的“分层取水”失效,水气热交换带来的
失温反馈在取水温度上表现为,取水温度迅速
下降,整个冬季均低于坝前表层水温及大坝下 图 7 大坝加高前、后坝前库表水温同渠首取水水温相关性
泄水温,水库温度在空间上分布不均。
表 2 大坝加高前、后陶岔取水多年月均水温对比 单位:℃
加高前(2006—2013 年) 加高后(2014—2022 年)
月份 加高前后渠首温差
龙王庙 陶岔 黄家港 龙王庙 陶岔 黄家港
1 月 9.4 7.8 8.4 11.1 9.1 10.9 1.3
2 月 7.9 8.2 7.6 9.6 8.4 9.3 0.2
3 月 9.4 11.7 8.7 11.4 11.1 9.3 -0.5
4 月 14.6 17.4 11.8 16.3 15.3 10.5 -2.1
5 月 20.7 22.7 16.2 21.4 20.5 12.5 -2.2
6 月 24.8 26.2 20.0 26.0 25.5 14.4 -0.8
7 月 27.4 28.4 23.3 28.8 28.5 16.7 0.1
8 月 28.3 28.6 24.8 29.7 29.2 18.6 0.5
9 月 24.9 24.9 23.2 26.2 25.7 19.4 0.8
10 月 21.7 21.3 20.6 22.5 21.5 19.4 0.2
11 月 18.0 16.0 17.0 18.8 17.2 17.5 1.3
12 月 13.1 10.5 12.3 14.7 12.6 14.0 2.0
— 6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