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 - 水利学报2021年第52卷第5期
P. 6
配方式对安徽省水资源承载力的时空演变规律进行了研究。目前水资源承载力动态评价研究尚处于
起步阶段,如何准确评价区域水资源承载状态、诊断识别其脆弱性指标是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针
对这一问题,金菊良等提出了减法集对势 [12] 、效应全偏联系数 [13] 、半偏减法集对势 [14] 等联系数伴随
函数方法。
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本文为进一步增强评价区域水资源承载状态、诊断识别其脆弱性指标方法
的可解释性,应用半偏减法集对势方法 [14] 构建生态型灌区水资源承载力动态评价模型,在河南省大
功引黄灌区 [15] 开展实证研究,以期为生态型灌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提供新途径,为制定合理有效的
生态型灌区水资源承载力调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 灌区水资源承载力动态评价的半偏减法集对势方法的建立
综合采用减法集对势、偏联系数方法构建半偏减法集对势方法 [14] ,进而建立灌区水资源承载力
动态评价半偏减法集对势方法(Semipartial Subtraction Set Pair Potential method for dynamic evaluation of
regional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SSSPP),该方法的建立过程包括以下 4 个步骤 [12-14,16-17] 。
(1)按照由灌区水资源承载支撑力、水资源承载压力、水资源承载调控力相作用形成的水资源承
载力系统结构分析 [18-19] 和功能分析 [20] ,结合灌区的实际调研和遗传层次分析法筛选 [21] ,建立灌区水资
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x |j=1,2,…,n }及对应等级标准{s |k=1,2,…, n ; j=1,2,…,n },相
j
k
j
kj
j
应的指标样本集记{x |i=1,2,…,n ;j=1,2,…,n },x 为第 i 个样本第 j 个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
j
ij
i
ij
标,n 、n 、n 分别为灌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样本、评价指标和评价等级的数目。不失一般性,本研
i
j
k
究水资源承载力划分 3 个评价等级,其中,1 级、2 级、3 级分别表示灌区水资源处于“可载”、“临界
超载”和“超载”状态 [12,15-17] 。
(2)由评价样本值 x 与评价等级 s 构成集对,根据样本值与等级间的“接近程度”这一可变模糊
ij
kj
集,计算灌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值联系数 u ijk [12,22-23] :
ì1,正向指标x ≤ s ,或反向指标x ≥ s
ï ij 1j ij 1j
ï
u = í 1 - 2( x - s 1j ) ( s - s 1j ) ,正向指标s < x ≤ s ,或反向指标s > x ≥ s 2j (1)
ij
ij
1j
2j
2j
1j
ij1 ij
ï
ï -1,正向指标s > s ,或反向指标x < s
î ij 2j ij 2j
ì 1 - 2( s - x ) ( s - s ) ,正向指标s ≤ s ,或反向指标s ≥ s
ï 1j ij 1j 0j ij 1j ij 1j
ï
u = í 1,正向指标s < x ≤ s ,或反向指标s > x ≥ s 2j (2)
ij
2j
1j
1j
ij
ij2
ï
ï1 - 2( x - s ) ( s - s ) ,正向指标s < x ≤ s ,或反向指标s > x ≥ s
î ij 2j 3j 2j 2j ij 3j 2j ij 3j
ì-1,正向指标x ≤ s ,或反向指标x ≥ s
ï ij 1j ij 1j
ï
u = í 1 - 2( s - x ) ( s - s ) ,正向指标s < x ≤ s ,或反向指标s > x ≥ s (3)
ij3 2j ij 2j 1j 1j ij 2j 1j ij 2j
ï
ï 1,正向指标s < x ≤ s ,或反向指标s > x ≥ s
î 2j ij 3j 2j ij 3j
式中:随等级 k 的增大而减小(增大)的指标 x 为反向(正向)指标;s 、s 分别为评价等级 1 级与 2 级之
ij
2j
1j
间、2 级与 3 级之间的指标临界值;s 、s 分别为指标 1 级、3 级的另一临界值。
0j
3j
式(1)—(3)评价指标值联系数 u 的取值是根据评价样本值是落在所论评价等级相同区间、相邻
ijk
区间还是相隔区间而分别取 1,[-1, 1]区间上的值或-1。可见,联系数 u 可作为样本值 x 与等级 s kj
ij
ijk
之间接近程度可变模糊集的一种相对差异函数,相应的相对隶属度为 [24] :
∗ ) (4)
ν ijk = 0.5 + 0.5u ijk (i = 1,2,…,n i ;j = 1,2,…,n j ;k = 1,2,…,n k
式(4)经归一化后可计算指标值联系数 u ij [22] :
3
ν ijk = ν ijk å ν ,u = ν + ν I + ν J (5)
∗
∗
ij
ijk
ij2
ij3
ij1
k = 1
— 5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