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6 - 水利学报2021年第52卷第6期
P. 126

图 1  太湖流域概化河网及太湖计算网格

               地区获得水位、流量、溢油浓度的高频率同步观测资料,因此,基于观测数据对溢油模型预测结果
               进行率定验证的难度较高。本文通过设定溢油情景的方法开展数值试验,重点对油粒子在河网水系
               迁移和分配过程的合理性进行分析。
               2.5  溢油情景设置        将太湖流域河网水系作为溢油污染数值试验场景,耦合油粒子模型与“太湖流域
               河网水动力模型”,通过设置假想溢油事件,开展全流域溢油漂移和归宿模拟。采用流向因子判断法
               模拟油粒子在河网水系的迁移和分配过程,分析不同典型时刻油粒子空间分布特征,探讨溢油预测
               结果的合理性及预测方法的科学性,评估自然风化过程和人为打捞措施对油粒子漂移和扩散的影响。
                   太湖流域自 2002 年开始实施“引江济太”工程,以提升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承载能力。太浦河作
               为“引江济太”工程的主要输水通道、上海和嘉兴等地的重要水源地及芜申线(三级航道)重要组成部
               分,同时具有泄洪、排涝、供水、航运等多种功能,一旦发生溢油事故,将对水源地水质及周边地
               区供水安全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假定在太浦河太浦闸下游约 5 km 处发生货船碰撞溢油事故,泄漏
               油品为柴油,泄漏量为 2 t,泄漏持续时间 10 min,油粒子个数 5000 个。模型计算时间为 2000 年 1 月
               1 日 8∶00 至 2000 年 1 月 20 日 8∶00,假设溢油事件发生在 1 月 1 日 10∶00,时间步长 5 min。


               3  结果与讨论


                   按上述设定的溢油情景开展河网突发溢油污染模拟。首先,以某一节点为例,分析油粒子运动
               至河网节点后的流动去向,验证出流河道油粒子数量与出流流量大小的关系。图 2 为 2000 年 1 月 5 日
               油粒子漂移至某河网节点处,并随水流继续向下游漂移的过程。如图 2所示,油粒子在 1月 5日 00∶00 运

















                            (a)2000 年 1 月 5 日 00∶00                        (b)2000 年 1 月 5 日 01∶00
                                               图 2  油粒子在河网节点的迁移和分配
                 — 754  —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