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2 - 2021年第52卷第7期
P. 72
均匀。图 8(a)为手动换向时间间隔的统计,间隔分布在 12 ~ 96 h 内,主要换向间隔为 24 h 和 48 h。
统计 148 次换向数据,其中换向间隔小于 24 h 为 74 次,占比 50%;换向间隔 24 ~ 48 h 之间为 60 次,
占比 41%;换向间隔大于 48 h 为 14 次,占比 9%。图 8(b)为使用本文提出的智能换向系统之后的换向
数据,以主管温度表征,低温为供水,高温为回水,可以看出换向基本均匀,换向时间间隔稳定在
24 h 左右。
间隔/h 间隔/h 温度/℃
日期 日期
(a) 手动换向 (b) 智能换向
图 8 手动与智能换向时间间隔对比
#
均匀换向带来的仓内换热更加均匀,温差更小。图 9 对比了同时开仓的 14 -67(手动换向)与
28 -35(智能换向)内部典型测点的温度过程线。从图 9 可以看出,手动换向条件下,14 -67 仓内温差
#
#
为 1.40 ~ 2.72 ℃,平均为 2.31 ℃,典型测点 1、2 与目标温度过程线偏差为 0.75 ~ 3.94 ℃,平均为
#
1.61 ℃。智能换向条件下,28 -35 仓内换热更加均匀,仓内温差为 0.07 ~ 1.34 ℃,平均为 0.72 ℃,相
比手动换向降低 68.8%;控制精度也得到显著提升,典型测点与目标温度偏差降低至 0.01 ~ 2.02 ℃,
平均为 0.46 ℃,平均偏差降低 71.4%。
温度/℃ 温差/℃
日期
图 9 手动与智能换向温控效果对比
6 结论
基于白鹤滩特高拱坝智能温控实践,本文开展了特高拱坝通水冷却管网智能联控原型试验研
究,主要结论如下:(1)基于混凝土浇筑仓的传热过程和温控技术要求,提出了特高拱坝大体积混凝
土冷却水需求的确定方法;以冷却水供应正常时段占全时段的比率,即供水保证率作为评价通水冷
却管网供水能力评价指标,可分流量、流向与水温等多个维度进行计算。(2)考虑在制冷水站、供水
包、回路等管网不同节点处的冷却水需求与实际变化,提出了以提高供水保证率作为目标函数的通
水冷却管网智能联控方法,动态优化管路布设方案和修正系数 λ 、 λ 等,实现对冷却水温度、流量
Q
T
— 8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