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9 - 2021年第52卷第7期
P. 89

水沙数值模块负责计算河冰影响下的水位流量波动、泥沙输运及河床冲淤变化,河冰动力学模块主
               要模拟水流驱动下的河冰运动、堆积、冲蚀及释放过程,而岸滩侵蚀模块提供流凌刮擦下的河道边
               界变化。该模型适用于以下研究:(1)复杂河道边界和地形突变下的急缓流交替过程;(2)降雨降
               雪、太阳辐射和不同风场气温影响下的水温变化过程;(3)冬季低气温影响下的水内冰、锚冰、岸冰
               和浮冰的生长、消融及变化规律;(4)冰盖下流冰花的侵蚀、输移和沉降过程;(5)开河和封河过程
               中的冰塞冰坝产生、发展和释放机制;(6)河流冰盖的热力增长消融和武开河过程;(7)河冰影响下
               的泥沙运动和河床侵蚀规律;(8)流凌刮擦和冰塞冰坝影响下的岸滩崩塌侵蚀及再平衡过程。具体的
               理论背景和基本方程参考北方河流水冰沙耦合研究                       [24] 。
                   水冰沙耦合数学模型考虑了河冰的形成、发展、输移、堆积、释放及热力生长消融过程,能计
               算冬季河流水和冰的相互作用,也能研究夏季或无冰河流水、沙、河床与河岸间的相互作用机理,
               还能用于北方河流全季节的水冰沙耦合过程模拟,将水沙理论和河冰理论相融合                                      [22] 。



               3  模型验证

                   二维水冰沙耦合数学模型            [20-21] 的河冰动力学模块已被多个实验算例验证,并成功用于黄河、加拿
               大皮斯河和美国尼亚拉加河等多个河流的河冰过程模拟                          [20,25,28] 。本文进一步验证了二维水冰沙耦合数
               学模型的岸滩侵蚀模块,重点采用 Zech 等试验条件下溃坝引起的河岸侵蚀后退资料检验该模块的准
               确性与可靠性      [23] 。试验设置在一均匀顺直水槽,断面形态为半梯形断面,具体地形与试验布置见图 2。
               河床为平坡,水槽长 12 m,宽 0.495 m。梯形断面底部宽 0.15 m,初始边坡为 50°,坡高为 0.16 m。初
               始时刻闸门设置在距离上游边界 5 m 处,位置见图 3。闸门上游河道和河岸初始时刻是不可冲刷的,
               闸门开启后可冲刷,水位高 0.15 m;其下游是干河床,河道与河岸由 1.8 mm 的均匀沙组成,相对容
               重为 2.615。该均匀沙在干燥状态下泥沙休止角为 82°,大于初始边坡角度;其水下泥沙修止角为
               30°,小于初始边坡角度。因此岸坡在无水条件下是稳定的,在水位淹没以下部分是不稳定的。该试
               验展示了溃坝水流淹没引起的岸滩崩塌侵蚀过程,被用于河岸侵蚀模型的验证,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在试验中,闸门设置在 x = 0 m 处,闸门下游 0.5 m 和 1.5 m 分别设有断面地形高程记录仪,用于
               提供不同时刻断面侵蚀后退的试验数据。二维河冰动力学模型采用非结构的三角形网格,以适应自
               然河流复杂的地形边界变化。沿流线方向网格精度为 0.05 m,横断面方向网格精度为 0.016 ~ 0.1 m。
               网格精度在关心的坡面区域为 0.016 m,在主河道区域相对较粗。计算的时间步长为 0.001 s。



















                             (a)整体示意图                                       (b)纵剖面图
                                                                       [19]
                                                图 2  溃坝试验布置(改自 Zech 等 )
                   图 3 展现不同时刻模拟的溃坝水位过程。当闸门在 t = 0 s 突然开启后,水跌引起的溃坝水波快速
               向下游传播,在 t = 1 s 时经过第一个测站 0.5 m 处;在 t = 3 s 时,水流头部到达第二个测站 1.5 m 处。
               5 s 后水流传播到闸后 3 m,但并没有遇到下游边界。因此下游边界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图 4 对比了本文模型、Zech 等         [19] 和 Swartenbroekx 等 [31] 计算的断面侵蚀崩塌过程与实测资料。在

                                                                                               — 843  —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