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4 - 2021年第52卷第7期
P. 84

图 21 为采用纠偏措施后出水流道内涡旋结构分
               布,从涡旋结构可以看到不同工况下弯管段入口处
               涡旋尺度和旋转强度明显减小,出水流道下游隔墩
               左 右 两 侧 涡 旋 结 构 尺 度 相 当 , 且 整 体 旋 转 强 度 较
               小。在 1.2Q 工况改善最为明显,进口处涡旋尺度
                         0
               和旋转强度明显减小,说明流态得到明显改善,造
               成的水力损失也因此减小,装置性能得到提高。
               4.4  原型上的应用        采用上述偏流抑制措施,应用
               到 实 际 泵 站 装 置 原 型 中 。 装 置 原 型 叶 片 安 放 角
               为-2°时,最优流量工况下流量为 42.07 m /s,扬程                          图 22  装置原型纠偏前后偏流比沿程分布对比
                                                     2
               为 5.114 m,效率为 75.79%。纠偏后扬程为 5.142 m,
               相对提升 0.55%,效率为 76.28%,相对提升 0.65%,扬程和效率均得到提高。纠偏前后偏流比沿程分
               布如图 22 所示,可以看出,最优流量工况下,装置原型偏流比约为 2.01,约有 67%的流量从左侧流
               道流出,偏流比略低于装置模型,但沿程分布变化规律同装置模型一致。纠偏后偏流比约为 1.02,
               偏流问题得到解决。
                   图 23 给出了装置原型纠偏前后出水流道流线及涡旋结构分布,可以看出,纠偏前左侧流道流速
               明显高于右侧,说明左侧流量高于右侧,采用纠偏措施后,左右两侧流量基本一致。从涡旋分布也
               可以看出,纠偏前出水流道内部涡旋结构尺度较大,且弯管处旋转强度较高,左侧流道旋转强度高
               于右侧流道。采用纠偏措施后,弯管段涡旋结构尺度和旋转强度明显减小,导致流道水力损失小,
               装置水力性能提高。

                             流速/(m/s)














                                               纠偏前                            纠偏后

                                                       (a) 流线分布

                             λ  s
                              ci












                                             纠偏前                              纠偏后


                                                      (b) 涡旋结构分布
                                         图 23  装置原型纠偏前后出水流道流线及涡旋结构分布


                 — 838  —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