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3 - 2021年第52卷第7期
P. 83

表 2  不同工况下纠偏前后扬程效率变化
                                 纠偏前                纠偏后                纠偏前                纠偏后
                     工况
                                 扬程/m         扬程/m       相对变化/%        效率/%         效率/%       相对变化/%
                     0.8Q 0       9.391        9.171        2.34        67.83        67.91        0.01
                                  7.121        7.157        0.05        75.79        75.63        0.09
                     1.0Q 0
                                  3.695        3.752        1.54        59.69        60.18        0.08
                     1.2Q 0






                                                出口边倒圆








                                                进口边倒圆
                               图 18  导流板结构图                          图 19  纠偏后不同工况偏流比沿程分布

               率相对提高了约 0.08%,均较纠偏前略有提高。纠偏后不同工况下偏流比沿程变化如图 19 所示,此
               处弯管段内左右两侧为导流板两侧,可以发现各工况下偏流比沿程无变化,左右侧流量一致,不同
               叶片安放角下计算结果与-2°下相对一致,偏流得到解决。
                   图 20 为采用纠偏措施后出水流道内流线分布。可以看出,由于导流板的存在,在进口处就将水
               流均匀分开,并且引导水流向下游扩散。不同工况下,出水流道内左右两侧流线分布基本对称,流
               态均有明显改善。0.8Q 和 1.0Q 工况,弯管段入口处水流偏转强度明显减小,且左侧流道流速明显减
                                   0       0
               小,左右侧流速基本一致。

               流速/(m/s)














                         (a) 0.8Q 0                    (b) 1.0Q 0                       (c) 1.2Q 0
                                              图 20  纠偏后典型工况出水流道流线分布
                   λ  s  -1
                    ci












                          (a) 0.8Q 0                 (b) 1.0Q 0                       (c) 1.2Q 0
                                            图 21  纠偏后典型工况出水流道涡旋结构分布
                                                                                               — 837  —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