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8 - 2021年第52卷第7期
P. 78

λ ci  s  -1















                             (a) 0.8Q 0                 (b) 1.0Q 0                    (c) 1.2Q 0
                                               图 5  典型工况出水流道涡旋结构分布
               相比于 1.0Q 工况,0.8Q 工况下出水流道内涡旋结构尺度更大,旋转强度更高,流态更加的紊乱;
                         0           0
               1.2Q 工况下出水流道内涡旋结构尺度也相对增大,但旋转强度明显下降,特别是弯管段。
                   0
               3.4  出水流道偏流特性           为深入分析出水流道的偏流特性,取叶轮旋转一个周期内的 4 个典型时刻
               进行分析,不同工况下不同时刻出水流道隔墩左右侧流量占总流量比值如表 1 所示。结果表明,装置
               模型在 1.0Q 工况时出水流道左右两侧存在明显的偏流现象,总流量的 70%从出水流道隔墩左侧流
                         0
               出,30%从隔墩右侧流出。相比于 1.0Q 工况,装置模型在 0.8Q 工况时出水流道左右两侧的偏流程度
                                                  0                     0
               有所下降,总流量的 63%从出水流道隔墩左侧流出,37%从隔墩右侧流出。在 1.2Q 工况时出水流道
                                                                                           0
               左右两侧的偏流现象不明显,总流量的 51%从出水流道隔墩左侧流出,49%从隔墩右侧流出。

                                               表 1  出水流道隔墩左右侧流量占比

                                        0.8Q 0                   1.0Q 0                    1.2Q 0
                               左侧流量占比      右侧流量占比       左侧流量占比       右侧流量占比      左侧流量占比       右侧流量占比
                     T 1时刻       62.63%       37.37%      70.16%       29.84%       51.29%      48.71%
                     T 2时刻       62.68%       37.32%      70.24%       29.76%       51.20%      48.80%
                     T 3时刻       62.68%       37.32%      70.41%       29.59%       51.12%      48.88%
                     T 4时刻       62.66%       37.34%      70.33%       29.67%       51.07%      48.93%

                   为定量描述偏流现象,从弯管段进口开始,沿流向作若干过水断面如图 6 所示。顺水流方向
               看,定义各断面左右两侧流量之比为偏流比 f ,偏流比在不同工况不同时刻沿流向的变化曲线如图 7
                                                        s
               所示。分析可知,不同工况下,弯管段进口处左右两侧流量基本一致。当水流继续向下游流动,
               1.0Q 工况下偏流比 f 逐渐增大,直至水流被隔墩分开,偏流比 f 达到 2.33。相比于 1.0Q 工况,0.8Q
                   0             s                                       s                     0          0
               工况下偏流比 f 先逐渐增大后略有下降再逐渐增大,最终达 1.70;1.2Q 工况下偏流比 f 先逐渐增大后
                            s
                                                                                             s
                                                                               0
               逐渐降低,最终偏流比为 1.04,左右流道流量基本一致。另外叶片安放角为+2°和-4°时最优流量工
               况下出水流道偏流比沿程分布如图 8 所示,+2°和-4°最优流量工况下偏流比分别为 2.17 和 2.75,偏流
               比沿程分布变化规律同-2°一致,说明不同叶片安放角下偏流特性基本一致。
               3.5  偏流产生机理        以叶片安放角为-2°,偏流最严重的 1.0Q 工况,分析偏流产生的原因。出水流
                                                                        0
               道偏流是从弯管段进口沿程逐步发展的,弯管段进口断面速度分布如图 9 所示。分析可知,该断面
               速度分布不均匀,圆周速度分布相对于轴面速度较大,导致进口断面水流发生偏转。根据式(3)计算


                                        y
                                            z







                                                    图 6  过水断面分布示意
                 — 832  —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