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2 - 2021年第52卷第10期
P. 112

(2)对于表孔单独泄洪运行工况(包
               括 6 表孔全开泄洪与 1 、4 表孔泄洪运行
                                      #
                                   #
               工况),当齿槽比较小时(约 0.05),冲击
               压强最大值为最高,之后大致随齿槽比
               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当齿槽比高于 0.18
               时 , 均 可 使 最 大 冲 击 压 强 控 制 在 15.0×
               9.8 kPa 以内。
                  (3)表深孔联合泄洪工况下,冲击压
               强最大值大致位于 0+200 m 附近,而表
                                                               #
                                                          图 2  1 表孔分流齿坎齿槽比与水垫塘底板最大冲击压强的关系
               孔泄洪工况下冲击压强最大值大致在 0+
               125 m~0+130 m 范围内出现,受齿槽比变化的影响不甚明显,只是在 6 表孔泄洪工况下,当齿槽比大
               于 0.278 后,最大值所在桩号下移至 0+150 m(此时冲击压强最大值的量值已较小)。
                  (4)齿槽比变化对冲击压强最大值的横向位置有比较明显的影响,齿槽比越大,冲击压强最大值
               越偏向右侧,无论是表孔单独泄洪工况还是表深孔联合泄洪工况均是如此,而当齿槽比大于 0.278 之
               后,冲击压强最大值的横向位置则趋于稳定。
                                   #
                   综上所述,对于 1 表孔分流齿坎而言,齿槽比取 0.18~0.3 是一个较优的取值范围。可见,前阶
                                         #
               段提出的优化布置方案中,1 表孔分流齿坎宽度取 3.6 m,对应的齿槽比为 0.209,是合理的。
                   有必要指出的是,当分流齿坎宽度较小,齿槽比约为 0.05 时,水垫塘底板最大冲击压强会有明
               显的增加,在表孔泄洪工况下甚至达到了 30.0×9.8 kPa 以上。试验观察表明,造成上述结果的主要原
               因在于:当分流齿坎宽度很小时,齿坎的“分流”作用十分有限,而齿坎的存在对槽部水舌则有明显
               的横向“挤压”作用,从而显著影响槽部水舌的空中姿态,使之明显向内侧偏转,从而导致入水能量
               的过于集中所致。
                   当齿槽比进一步增加后,尽管齿坎的存在依然会有槽部水舌有一定的横向“挤压”作用,但“分
               流”作用也开始发挥作用。上述两种物理过程,前者会形成入池能量的集中,后者则能分散入池能
               量,当“分流作用”强于“挤压”作用时,水垫塘底板最大冲击压强就会得到有效控制。
                   当齿槽比达到一定量值后(如 0.35),最大冲击压强又会出现缓慢的上升,表明分流齿坎的“分
               流”作用已经达到“极限”状态,此时,相邻孔口挑流水舌之间碰并情况的改变又成为控制最大冲击压
               强的重要指标。
                   图 3 绘 制 了 第 二 组 试 验 4 表 孔 分 流
                                          #
               齿坎齿槽比与水垫塘底板最大冲击压强
               之间的关系曲线。由图可见:
                  (1)对于表孔与深孔联合泄洪的校核
               洪 水 工 况 , 当 齿 槽 比 为 0.125~0.225
               时,水垫塘底板最大冲击压强能够控制
               在 15.0×9.8 kPa 以内,齿槽比小于 0.125
               或大于 0.225,冲击压强最大值都会高于
               15.0×9.8 kPa。                                图 3  4 表孔分流齿坎齿槽比与水垫塘底板最大冲击压强的关系
                                                                 #
                  (2)对于表孔单独泄洪运行工况(包
               括 6 表孔全开泄洪与 1 、4 表孔泄洪运行工况),当齿槽比较小时(约 0.065),冲击压强最大值为最
                                       #
                                   #
               高,之后大致随齿槽比的增加而逐渐减小。除齿槽比 0.065 之外,试验范围内的其它齿槽比取值均可
               使最大冲击压强控制在 15.0×9.8 kPa 以内。
                   可见,对于 4 表孔分流齿坎而言,单个分流齿坎的齿槽比取 0.13~0.23 是一个较优的取值范围,
                               #
               可以使水垫塘底板最大压强在不同泄洪运行工况下,均保持较低值。



                 — 1244  —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