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7 - 2022年第53卷第9期
P. 97

平原,由海河、滦河等水系冲积物组成,该区土地利用以耕地为主,且地下水矿化度较高容易发生盐
              渍化,需着重考虑土壤含水量和含盐量的平衡,其次,河流、湖泊等地表水体的生态健康也需被考
              虑;滨海平原,沿渤海湾呈半环状分布,该区域淡水与海水交互频繁,地下水矿化度较高,海水入侵与
              土壤盐渍化问题严重。此外,研究区城市建筑物密集,地表径流错综复杂,浅层地下水矿化度(图 5(d))
              和土壤质地(图 5(e))空间异质性强,确立地下水修复目标需综合考虑这些特征。







































                                                      图 5 研究区概况


              5 结果分析


              5.1 各功能健康地下水位
                  (1)控制盐渍化地下水位。对海河平原区 1980、1990、2000、2005、2010、2018年共 6期土地利
              用类型(提取盐碱地分布)、土壤矿化度、土壤质地、地下水埋深空间分布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
              明:①土壤质地类型是发生盐渍化的先决条件,1980—2018年海河平原区土壤质地构成比例和发生盐
              渍化区域土壤质地构成比例如图 6(a)所示,海河平原区全区域的壤土、黏壤土、黏土占比均小于发生
              盐渍化区域的该类型土土壤占比,而海河平原全区域的砂土占比远大于盐渍化区的砂土占比。其中海
              河平原全区域壤土占比 73%,与此相比发生盐渍化区域的壤土占比增加了 13%,为 86%。显然,壤土
              发生盐渍化的风险最高,其次依序是黏壤土、黏土和砂土;②地下水矿化度是影响盐渍化的重要因
              素,1980—2018年海河平原区浅层地下水不同矿化度占比和发生盐渍化区域矿化度占比如图 6(b)所
              示,发生盐渍化区域地下水矿化度>3g?L的比例远大于全区域。当矿化度>3g?L后,产生盐渍化的风
              险显著升高,矿 化 度 <2g?L时,盐 渍 化 的 风 险 较 低;③ 地 下 水 埋 深 是 发 生 盐 渍 化 的 决 定 性 条 件,
              1980—2018年发生盐渍化区域地下水埋深分布情况如图 6(c)所示,发生盐渍化区域地下水埋深主要
              为 0~6m。地下水埋深越浅,盐渍化风险越大,据统计海河平原 83%的盐碱地地下水埋深小于 4m。
                  确定控制盐渍化地下水位需要综合考虑研究区土壤质地、地下水矿化度等条件,当土壤质地、矿
              化度相对不变时,可通过控制地下水位防止盐渍化发生。基于上述土壤盐渍化与土壤质地、地下水矿

                —  1 1 0 —
                     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