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1 - 2022年第53卷第11期
P. 121
3.2 碱- 硅酸反应诱发破坏机理 关于 ASR引起混凝土膨胀开裂的机理,虽然自 ASR被发现以来,
经过数十年的研究探索,但尚未得到统一有效的解释与证实。目前为止,关于 ASR膨胀的机理,学术
界较主流的两种假说是 “吸水膨胀” 假说和 “渗透压” 假说。
“吸水膨胀” 假说认为,ASR反应产物作为一种多孔疏松凝胶材料,具有较强的亲水?吸水性,在
形成后将吸收孔溶液中的游离水,继而发生体积膨胀,最终导致混凝土体积膨胀及开裂,如图 6所
示。由于 ASR反应过程相当缓慢,一般要经过几年到几十年才表现出明显的破坏现象 [34] ,因此,对
ASR凝胶吸水过程的动态捕捉具有较大的试验难度。然而,从 ASR反应必须在充足的水环境中才能进
行、试件质量呈现出与 ASR膨胀相似的增长过程以及 ASR凝胶亲水性的特征,自 ASR被发现以来,
“吸水膨胀” 假说被大部分学者所认同 [35 - 37] 。
另一方面,部分学者认为 ASR膨胀力的直接原因是渗透压 [28,34,38 - 39] ,即 ASR凝胶反应环作为一
层半渗透膜,允许碱离子渗透到骨料中,但阻止反应产生的水合碱硅酸盐挤出骨料外;与此同时,随
着 ASR反应进程的推进,ASR凝胶内外溶液中的离子浓度越来越高,内外体系的液相化学势能差越来
越大,从而导致凝胶内外渗透压不断增加,引起的膨胀力逐渐累积,最终引起反应环、骨料或者砂浆
的开裂。值得注意的是,近两年有学者指出,ASR凝胶吸水可能不是导致水泥基材料膨胀的直接原
因 [40 - 41] ,这引起学术界关于 ASR膨胀机理新一轮的讨论。
图 6 ASR吸水膨胀过程 [34]
ASR危害的具体表现为:①混凝土表面产生杂乱的网状裂缝 [42] ,如图 7(a)所示;②结构发生整
体或局部变形 [42] ,如图 7(b)所示;③混凝土强度下降 [43 - 44] 。现有规范主要从试件膨胀值的角度诊断
骨料活性,并将其作为量化 ASR损伤?危害程度的指标。然而,Yang等 [45] 指出,混凝土在 ASR病害
作用下,其强度损失与开裂形态相关而与宏观膨胀量无直接关系。因此,单以膨胀量一个指标无法全
面有效地评估 ASR病变的损伤程度。部分学者通过电子显微镜和数字成像技术,观察 ASR影响下试
件的断 面, 通 过 统 计 该 断 面 内 不 同 类 型 裂 缝 的 数 量, 提 出 损 伤 等 级 指 标 (DamageRatingIndex,
DRI) [46 - 48] ,以此量化 ASR损伤程度(如图 8所示)。由于 ASR将导致混凝土试件发生变形、开裂、强
度下降等多方面的破坏行为,因此有必要从不同角度对 ASR破坏行为进行评估与诊断分析,进而建立
科学全面的 ASR损伤评估方法。
图 7 捷克共和国某混凝土桥梁 ASR影响现场观察 [42]
3
— 1 8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