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 - 2023年第54卷第1期
P. 33

(3)情景 C。该情景是 1956—2019年实测降雨系列,其平均降雨量与 1919—2019年百年均值相近。
                  ( 4)情景 D。该情景年均降雨量与 1956—1967年相当,其汛期降雨偏丰 17.3%,P 偏丰 32%。
                                                                                             25
                  表 2是各支流在设计降雨情景的有效降雨量(P ),图 6诠释了 4种设 计降 雨情 景的 有 效降雨
                                                              25
              ( P )丰枯程度,图中 1919—1955年数据是利用李庆祥等构建的我国各地区 1910—2009年汛期降雨网
                 25
              格化数据     [10] 、1956—2009年实测汛期降雨量和黄河陕县站 1919—1955年实测输沙量等信息推算而
              成。不过,因 1930年以前黄土高原只有太原、三门峡和平遥等 3个雨量站,故其降雨数据可能与实际
              相差较大,仅供参考;1936年以后,数据的代表性逐渐提高。对比可见:
                                             表 2 各情景的有效降雨(P )设计结果
                                                                   25
                      区域             2010—2019年实测         情景 A         情景 B        情景 C          情景 D
                     河龙间                  185.8           189.4        173.1        143.3         186.7
                    北洛河上游                 143.3           143.7        145.7        114.9         124.1
                    汾河上游                  193.0           197.7        199.6        168.1         194.0
                    泾河上中游                 185.7           185.7        179.7        157.0         228.9
                    渭河上游                  107.9           123.0        131.3        102.4         116.9
                   十大孔兑上游                 131.9           131.9        103.3         81.0         132.0
                     清水河                  110.3           118.0        109.2         86.7         105.0
                     祖厉河                  57.5             71.2         75.9         59.5          87.7
                    洮河下游                  78.6            107.6        114.8         93.0         119.9
                    湟水黄丘区                 51.8             60.7         63.1         45.3          49.7
                  黄河主要产沙区                 157.1           162.7        155.3        128.6         170.5

















                                           图 6 1919—2020年黄河主要产沙区有效降雨变化

                  (1)2010—2019年降雨量大体介于情景 A和情景 B之间,但前者在六盘山以西地区降雨偏枯,尤其
              是有利于产沙的暴雨偏少,见图 5。值得注意的是,六盘山以西的祖厉河、清水河和马莲河上游,不仅
              是地形特殊、容易产沙的黄土丘陵区第 5副区                    [9] ,而且是目前林草梯田有效覆盖率最低的区域,见图 7。
                  ( 2)与 1919—2019年百年均值相比,A、B、D三种情景的有效降雨分别偏丰 29%、23%、32%,
              6—9月降雨偏丰 15.7%、12.5%、17.3%。


              4 结果分析


              4.1 实际产沙情势 通过对黄土高原所有水库和淤地坝地理位置、建成时间、控制面积、总库容和已
              淤积库容的深入调查和辨识,刘晓燕等计算了 1950年代以来不同时期的坝库拦沙量和灌溉引沙量                                            [7] 。
                  河道冲淤和采砂也是影响流域产沙还原的重要因素                        [11] 。调查表明,研究区采砂主要表现在河龙间
              和十大孔兑,其中河龙间黄河干流采砂主要集中在府谷至龙门区间,近 20年平均约 4000万t?a(粒径
              0.15~5mm);支流采砂主要在窟野河、皇甫川和十大孔兑等粗沙区河流。对比府谷至龙门区间 “支
              流入黄沙量” 与 “干流上下断面的输沙量之差” 发现(图 8):1996年以前,黄河干流该河段以 “淤

                —  2 8 —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