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 - 2023年第54卷第1期
P. 6
水 利 学 报
2023年 1月 SHUILI XUEBAO 第 54卷 第 1期
文章编号:0559 - 9350(2023)01 - 0001 - 12
再论水库汛期水位动态控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郭生练,刘 攀,王 俊,周研来
(武汉大学 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 430072)
摘要:汛限水位是水库在汛期允许兴利蓄水的上限水位,在防洪中具有法定地位,是协调水库防洪与兴利的关键
参数,直接影响水库效益发挥。近年水利和应急管理部门落实强监管措施的过程中,出现了强制要求水库汛期不
超汛限水位的情况,导致相当多的水库汛期过度弃水、汛后无水可蓄。我国许多省份发生干旱时出现无水可供的
困局,2022年长江流域历史性特大干旱情况尤甚。本文通过回顾汛限水位动态控制试点工作,论述汛限水位设置
依据和实际监管中存在的问题,阐述开展汛期水位动态控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归纳总结梯级水库运行期设计洪
水、分期汛限水位和汛期水位动态控制的理论及方法;提出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的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最后建议
加强水利工程基础措施建设,修改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和设计洪水计算等规范,建立符合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
的运行机制,统筹协调防汛抗旱和洪水资源高效利用,实现水库汛期水位动态控制。
关键词:梯级水库;汛限水位;防汛抗旱;动态控制;设计洪水;洪水资源;高效利用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243?j.cnki.slxb.20220851
中图分类号:TV213.9
1 研究背景
我国地处亚洲季风区,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不仅洪涝灾害频发,同时又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
家。我国已经建成近 10万座水库,发挥了巨大的防洪、供水、发电、航运、生态等作用。近年来,
水旱灾害防御和应急管理部门强化水库汛限水位的监管,把工作重点放在防洪安全,弱化了水库的其
他功能,出现了一些过度强调汛期不超过汛限水位的情况,导致相当多的水库汛期大量弃水、汛后又
无水可蓄。近年许多省份发生旱情供水困难,特别是 2022年长江流域发生历史性大干旱,引起社会
各界的高度关注 [1] 。
全球变暖改变了气候系统的热力和动力环境,影响了陆地 - 大气系统的能量收支和水循环过程,
降水、径流、陆地水储量等水文要素发生改变,未来旱情演变更趋复杂。尹家波等 [2] 研究发现陆 - 气
耦合作用与旱情演变具有复杂的互馈效应,我国未来水资源分布不均程度将进一步加剧,大部分地区
遭受持续干旱威胁。预计到 21世纪末,我国部分区域的严重和特大干旱持续时间将增加 1倍,干旱
烈度增长 80%以上,约有 35%~55%的人口受到影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
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防洪抗旱安全与洪水资源综合利用目标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确保水库安全的前提
下,如何合理地利用水库的防洪与兴利重叠库容,是缓解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和提高水库综合利用效
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 。
本文回顾汛限水位动态控制试点工作的研究历程、实践与运用效果,阐述汛限水位设置的依据和
实际调度存在的问题,论证开展汛期水位动态控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总结梯级水库运行期设计洪
水、分期汛限水位和汛期水位动态控制的理论及方法;分析现有水文气象预测预报和水库调度决策的
收稿日期:2022 - 10 - 19;网络首发日期:2023 - 01 - 19
网络首发地址: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11.1882.TV.20230118.1318.001.html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C3202801,2021YFC3200305)
作者简介:郭生练(1957 - ),教授,挪威工程院外籍院士,主要从事水文水资源等研究。E - mail:slguo@whu.edu.cn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