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 - 2023年第54卷第1期
P. 9

(4)缺乏对水库防洪与兴利的统筹协调。如 2022年长江流域大旱,尽管水文气象提前预测判断长
              江流域来水偏少,但三峡水库还是按规定在 6月 10日前消落至汛限水位 145m;6月份长江中下游梅
              雨很小,江西、湖南、湖北陆续出现旱情,但金沙江下游梯级(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还
                                                                 3
              是在 7月 1日前消落至汛限水位,汛前共弃水约 60亿m 。应该考虑水文气象预测预报信息,滚动研判
              出今年长江来水偏少,完全没有必要在规定时间消落至汛限水位。若将金沙江下游梯级和三峡水库的消
              落水量存库延期使用,不仅可获得更大的发电效益,还可为 7月以来长江流域性严重干旱提供补水作用。
                  ( 5)多年调节大型水库的蓄满率偏低。丹江口水利枢纽具有防洪、供水、发电、航运等综合利用
              效益的大型水利枢纽,是开发治理汉江的关键工程和南水北调中线、鄂北调水的水源工程。据 1954—
              2021年(共 68年)日径流资料系列分析,目前丹江口水库的优化调度方案仅 9年能蓄到 170m正常水
              位,年蓄满率仅为 13%左右,蓄满率太低,说明丹江口水库设计洪水及其汛限水位设置存在问题。
                  在保障防洪安全和供水需求的基础上,对丹江口水库蓄水方案进行研究,建议丹江口水库蓄水方
              案为:8月 20日水库蓄水过渡到秋汛期的汛限水位 163.5m;8月 21日至 31日水位逐步蓄至 164.5m
              左右;9月 1日至 15日,水位逐步蓄至 165m左右;9月 15日之后,在预报判断华西秋雨不大的情况
                                                                                         [9]
              下,水位可逐步上浮至 166~167.5m;10月 1日开始逐步蓄水至正常蓄水位 170m 。
              3.3 汛限水位监管存在的不足 下面从法律法规和运行机制两个层面,分析探讨汛限水位监管存在的
              问题和不足:
                  ( 1)从法律法规层面分析。1998年 1月 1日起施行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2016年第三次修
              正)第四十四条规定:“在汛期,水库不得擅自在汛期限制水位以上蓄水,其汛期限制水位以上的防洪
              库容的运用,必须服从防汛指挥机构的调度指挥和监督”。当时立法的背景条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
              展落后,水利水电工程和堤防等防洪基础设施差,水文气象监测预报和通讯技术水平低等。过去 20
              多年,我国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经济总量、水利基础设施、科技水平处于世界前列,还
              继续沿用原法律法规条款,已经不合时宜,亟待修订。
                  2019年水利部印发了 《汛限水位监督管理规定(试行)》,进一步强化了汛限水位的监管和问责,
              没有考虑水资源高效利用等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 2)从运行管理机制层面分析。目前我国仍然是 “九龙治水”,各行业部门都有责任和利益追求。
              对于防洪调度,防汛主管部门承担责任,重点防洪节点可能遭受淹没风险,蓄滞洪区被迫启用,而水
              库业主单位获取发电利益。我国行业部门之间的权、责、利没有完全理顺,导致各级应急和水旱灾害
              防御部门常采取保守策略,追求绝对的防洪安全,措施很多、不断加码,但汛末水库能否蓄满没有考核
              指标,供水抗旱的措施方法不多。人们常说 “洪灾损失一条线,旱灾损失一大片”,旱灾对经济社会造
              成的影响巨大。另一方面,现在的行政管理考核激励、追责、问责的制度也不尽合理,应该鼓励公职人
              员勇于担当,敬业尽职,为国家和社会创造更多、更大的综合利用效益,而不是做追求零风险的太平官。


              4 水文气象监测预报和调度决策水平评价


                  经过几十年的科技攻关和技术进步,我国的水文气象监测预报、通讯、水库调度决策水平已经处
              于国际前列。随着具有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功能的智慧水利体系和数字孪生流域的持续构建,将
              为水库汛期水位动态控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 1)我国气象监测预测预报水平。2022年 4月 20日,中国气象报报道:“2021年,我国强对流天
              气预警时间提前至 40min,暴雨预警准确率达到 90%;台风路径 24h预报误差缩小到 75km,全球预
              报预测准确率稳步提高,首次实现对全球范围台风的预报,可用天数稳定在 7.8d左右。气象预报业
              务体系不断完善,多种以精准、及时为特点,全面应用新技术的预报产品实现业务化。1h间隔、每
              3h更新的 12h分类强对流预报,1h间隔、每 1h更新的 24h全国网格预报,3h间隔、每日两次更
              新的 0~10d全球网格预报接连投入业务运行,全国 50km、区域 25km延伸期(10~30d)网格预测产
              品投入试运行。从短时临近预报到短期预报再到中期和延伸期预报、气候预测,预报预测业务体系全

                —  4 —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