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 - 2023年第54卷第4期
P. 24

③确定不同水量限制下梯级各水电站可行开机台数 m ,组成梯级水电站开机方案(m ) 。
                                                                   n
                                                                                               n,i N × I
                  ④将初始解电量按照电站开机容量进行在水电站间分配,采用电站机组负荷分配模型确定发电流
                  gen
              量 Q ,并计算是否满足水量限制 W               plan 。若不满足水量限制,按照负荷形状调整出力过程,直至满足
                  n,t
                                               step
              水量限制计算精度。
                  ⑤优化时段间开机方案按照机组开停机约束进行组合,确定子问题开机组合方案集合及其对应的
              出力过程。
                  步骤 3:交错逐步优化。
                  ①子问题间按照机组开停机约束对开机组合方案集合进行连接,次序检索发电量最大方案。
                  ②将起始时刻向后顺延一个优化时段,返回步骤 2重新分配子问题并求解。
                  ③循环交错迭代直至满足电量增加值小于指定精度 ε 。
              3.2.3 动态规划算法 本文采用动态规划算法进行站内负荷优化分配,目前已有较多成果对求解过程
              进行介绍,具体过程可见文献[ 31]。


              4 结果与分析


                  11月是黄河流域的凌汛准备时段,须同时考虑非凌汛期和凌汛期的水量调度要求,月下泄水量与
              发电量均与非汛期平均值较为接近。同时,11月日内峰谷差较大,能反映以新能源为主的新型电力系
              统发电特性,在水量调度和发电调度上均具有较好的典型性。本文以 2021年 11月为典型时段,对黄
              河上游梯级电站进行优化调度计算,并与实际调度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在满足
              流域下泄水量要求、新能源高比例消纳的前提下,提升梯级水电站发电效益、确保供电可靠性,优化
              机组运行工况,同时避免火电站负荷频繁调整变化。优化后梯级水电站发电量由 30.97亿kWh提升至
              31.83亿kWh,增幅 2.75%;机组低效运行时间由 4057.56h降低至 2002.81h,降幅 50.64%;火电负荷
              平均距由 916.68万kW 降低至 107.71万kW,降幅 88.25%。
                  2021年 11月 18日,黄河上游梯级电站下泄水量和发电量均接近当月平均值,且出力过程峰谷差
              较大,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因此,本文选此日为典型日,进一步从多电源协同调度、水电站耗水率、
              容量效益- 水头效益联合优化三方面对优化过程进行详细分析。
              4.1 电网水电与火电协同优化结果分析 传统电网调度主要以全网电力电量平衡为主,较少考虑梯级
              电站发电效益、特别是水量优化方面的要求;而梯级水电则被动执行电网负荷指令,无法站在全网角
              度进行水电和火电的优化分配。
                  本文通过电网和梯级电站之间的协同,在满足新能源全额消纳的条件下,既平滑了火电发电过程
              线、优化火电运行工况,又提升了梯级水电的发电量。以 11月 18日为例,当日火电负荷平均距由
              47.05万kW 降低至 5.45万kW,避免了火电出力的大幅调整。优化效果显著原因主要包括两方面:首
              先,优化方案提高了梯级水电站的可调度电量,使得水电在早峰与晚峰具备更强的顶峰能力,削减了
              火电的调峰需求,使得火电出力过程更加平稳。其次,电网火电装机占比远小于水电装机,火电负荷
              平均距对水电优化结果较为敏感。典型日多电源负荷分配结果见图 6。
                  模型优化过程中,梯级水电站发电量随火电负荷平均距的降低而增加,同时随着水电电量的增
              加,火电负荷平均距又进一步降低。这是由于火电负荷平均距的降低使得梯级水电站所需承担的负荷
              形状呈现两边优先抬升趋势,该形状变化给予了梯级水电站联合调度更大的调整空间,允许梯级水电
              站以更高负荷率运行,从而降低耗水率、提高发电量。梯级水电站可利用增发电量进一步平滑火电负
              荷过程。图 7显示了典型日火电负荷曲线优化过程,在前三次嵌套优化中,火电负荷平均距分别降低
              35.89万kW、3.46万kW、1.55万kW,梯级水电站发电量提升 2.24%、0.23%、0.11%。
              4.2 发电耗水率优化结果分析 耗水率是反映水电站电能转化效果的指标,受各电站发电特性、发电
              安全约束、水资源调控要求等影响,黄河上游各电站发电耗水率优化效果存在一定差异。以 11月 18
              日为例,黄河上游梯级电站总发电量优化后由 1.01亿kWh增加至 1.04亿kWh,龙羊峡、拉西瓦、李

                     0
                —  4 0  —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