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1 - 2023年第54卷第8期
P. 61

p = ρ g(H - y)                  在 Γ 1 = AA+ AA+ AA+ AA
                                     0                                1 2  2 3   6 7  7 8
                              - n·ρ u = q                           = OA+ OA+ AA+ AA+ AA
                                       u                      在 Γ 2    1    9  8 9   3 4  4 5
                              - n·ρ u ≥0                      在 Γ 3 = AA
                                                                      5 6
                                                                                                        (8)
                              C = C                           在 Γ 4 = AA+ AA
                               ion  0                                 1 2  2 3
                              n·( - D C + C u) =q             在 Γ 5 = OA+ OA+ AA+ AA+ AA
                                        ion
                                                                                          4 5
                                                                                     3 4
                                            ion
                                                                            9
                                                                               8 9
                                                                       1
                                                   c
                                      Δ
                                                                    = AA+ AA+ AA
                              n·( - D C + C u) =k(C - C) 在 Γ 6
                                        ion  ion   T  ion  0          6 7  7 8   5 6
                                      Δ
              式中:H 为边界已知水头;y为高程;n为边界的单位外法线方向余弦;q 为边界上已知渗流通量;
                      0
                                                                                   u
              C 为环境水中已知钙离子浓度;q 为边界上钙离子因弥散与对流产生的通量;k 为边界上孔隙溶液
               0                             c                                          T
              与环境水 之 间 的 传 质 系 数,根 据 文 献 [16],其 值 为
                   - 7
              6 × 10 m?s。
                  模型控制方程的初始条件为:
                               H
                                    = H
                                            在 Ω
                              { C  t = 0 = C 0 0  在 Ω       (9)
                                  t = 0
                               C s  t = 0 = C s0  在 Ω 1
              式中:H 为计算域 Ω初始水头;C 为计算域 Ω初始
                      0                        0
              钙离子浓度。                                                      图 2 渗流- 溶蚀耦合模型边界示意
              2.4 模型有限元实现流程 渗流 - 溶蚀耦合模型控制方程
              是强耦合的非线性方程组,为了精确求解水泥基材料固相
              钙浓度,本文以固相钙浓度、孔隙水压力与钙离子浓度为
              基本自由 度,采 用 恒 定 Newton迭 代 法 进 行 全 耦 合 求 解,
              求解流程如图 3所示,首先通过式(7)计算模型材料的渗
              透系数,进而采用式( 1)求解孔隙水压力,得到整个模型
              的渗流场。基于固相 钙 分解 模型 式 (2)求 解固 相钙浓度,
              依据式(6)计算模型材料扩散系数的改变,最后通过钙离
              子运移模型式(3)得到钙离子浓度。


              3 模型验证


                  文献[18]采用直径为 430mm、高为 230mm的圆柱体
              试样开展过混凝土渗透溶蚀试验。试验中水压施加于混凝
              土圆柱试件上表面,加压方式为逐级加压(如图 4所示),
              混凝土圆柱试件侧面无通量,底面水压为 0Pa。采用本文
              提出的模型对该试验开展相应的数值模拟,计算参数详见
              文献[ 16,18]。文献[18]物理试验发现渗透溶蚀初始阶
              段混凝土试样的渗流量和渗透系数会明显减小,这是由于
              所采用的混凝土试样中水泥水化并未完成,在渗透溶蚀过
              程中的水泥会持续地发生水化反应。因此,本文渗透系数
              演化不采用式( 7)进行表征,而是采用物理试验测得的分
              段时间内 的 平 均 渗透 系数 (见图 4),这种处理 方法 与 文
              献[ 16]相同。
                  图 5展示了文献[18]物理试验成果、文献[16]模拟
              结果和本文数值试验结果,从图 5可以看出,钙离子累计
              溶蚀量与累计渗流量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表明渗流中的                                    图 3 渗流- 溶蚀耦合模型求解流程图

                                                                                                —  9 4 5 —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