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0 - 2023年第54卷第8期
P. 60
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关系,可得固相钙分解模型:
C s C (C ) 2 m
t ( ion OH ) (2)
=- θλ 1 -
K
sp
式中:C 为水泥基材料中固相钙浓度;C 为孔隙溶液中钙离子浓度;C 为孔隙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
s ion OH
度,C = 2C + C ,C 为孔隙溶液中氢氧根离子初始浓度;m和 K 分别为动力学指数和 CH的溶
OH ion OH,0 OH,0 sp
3
3
3
- 5
度积常数,m可取为 4.5,K 可取为 4.68 × 10mol?m 9[20] ;λ为反应动力学系数,为 1 × 10 mol?(m ·s)。
sp
本文考虑钙离子在水泥基材料孔隙水的对流与扩散,基于 Fick定律,可得钙离子运移模型 [7] :
( θ C ) C s
ion
+ + J = 0
t t ion
(3)
J =- ·(D C ) + u· C ion
ion
ion
Δ
Δ
Δ
D = α ·u + D
e
式中:J 为钙离子传输通量;D为水泥基材料溶蚀后溶液中钙离子的有效扩散系数;α为弥散度;D e
ion
为钙离子在水泥基材料中的扩散系数。
2.2 水泥基材料性能演化 渗透溶蚀下水泥基材料孔隙率、钙离子扩散性和渗透性均会发生改变,本
文采用以下模型进行表征。
( 1)孔隙率。渗透溶蚀过程中水泥基材料孔隙率可由该点的初始孔隙率与固相钙溶蚀量获得 [30] :
M CH
+ (C - C)
θ = θ 0 s0 s
ρ CH
(4)
)
( 0.19 β r - 0 .36 β
wc
= +
θ 0 φ p
r + 0 .32 r + 0 .32
wc wc
为 CH的密度;C 为水泥基材料的
CH s0
式中:θ 0 为水泥基材料的初始孔隙率;M 为 CH的摩尔质量;ρ CH
= 1 -
初始的固相钙浓度;φ p 为水泥基材料中水泥基体的体积分数,水泥净浆中 φ p = 1 ,混凝土中 φ p
为混凝土中砂子的体积分数 [31] ;β 为水泥基材料最大水化
- ,φ g
φ g φ s 为混凝土中石子的体积分数,φ s
程度,可参考文献[ 32]经验公式 β = 0.239 + 0.745tanh [3.62(r - 0.095 )]取值;r为水灰比。
wc
wc
水泥基材料的初始固相钙浓度 C 可采用 Bogue法 [33] 根据水泥中主要氧化物质量分数进行计算:
s0
(1.3m ?M + 0 .3m ?M )
s0
C = βρ w C 3 S C 3 S C 2 S C 2 S
m C 3 S = 4.07m CaO - 7.60m SiO 2 - 6.72m Al 2 O 3 - 2.86m SO 3 (5)
m C 2 S =- 3.07m CaO + 8.60m SiO 2 + 5.07m Al 2 O 3 + 2.15m SO 3
式中:m 、m SiO 2 、m Al 2 O 3 和 m 分别为水泥中对应氧化物的质量分数;m 和 m 分别为硅酸三钙和
C 3 S
CaO
C 2 S
SO 3
为 单 位 体 积 的 水 泥 用 量;M 和 M 分 别 是 硅 酸 三 钙 和 硅 酸 二 钙 的 摩 尔
C 3 S C 2 S
硅酸二钙的质量 分 数;ρ w
质量。
( 2)扩散系数。采用 vanEijk扩散系数演化模型 [34] 描述水泥基材料扩散系数与孔隙率的关系:
D e 2 2 2 2
= 0 .0025 - 0.07 θ 0 - 1 .8( θ 0 - 0 .18)H( θ - 0 .18) + 0 .14 θ+ 3 .6( θ - 0 .16)H( θ - 0 .16) (6)
D 0
- 9
2
式中:D 为水溶液中钙离子的扩散系数,取为 1 × 10 m ?s;H(x)为单 位 跃 迁函 数,即当 x<0时,
0
H(x) =0 ,否则 H(x) =1 。
(3)渗透系数。采用 Kozeny - Carman方程 [35 - 36] 描述水泥基材料渗透溶蚀过程中渗透系数的演变,即:
3
θ
( )( ) 2
1 - θ 0
k = k (7)
0
θ 0 1 - θ
式中 k 为水泥基材料初始渗透系数。
0
2.3 控制方程求解条件 式(1)—(3)偏微分方程为计算域 Ω内的渗流 - 溶蚀耦合模型控制方程,需
要合适的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以满足其边界值问题。以图 2所示模型为例,其所需边界条件为:
4
— 9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