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 - 2023年第54卷第12期
P. 6
艺和施工专用设备;40m深度以内振冲碎石桩施工工艺及设备已基本成熟,并逐渐向 70m深度拓
展 [9] ;配套的施工电气控制系统和质量控制系统也相应成熟。从 2000年开始,我国开始进行振冲碎
石桩施工自动记录系统研发并不断推广应用 [11] ,至今已基本形成与国际水平相当的振冲碎石桩施工质
量控制系统,实现了定位、电气系统控制及监测、施工参数记录、远程监控、施工数据采集及报表输
出等功能 [9] ,技术积累至今,振冲技术已开始向智能振冲方向发展。
图 1 振冲技术发展关键节点示意图
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对振冲碎石桩加固技术开展了较全面深入研究,然而,大部分研究都是基
于人工操作或半人工半机械化的施工过程,关于振冲碎石桩加固技术智能化改进和发展探索鲜有报
道。振冲成桩机理方面,大量学者针对激振力、振动频率、填料、加密段长度、留振时间等振冲技术
参数开展了富有成效的研究,但更多只是半经验半理论的方法改进,缺乏准确、量化、适用性范围的
精细化指标评价 [12] 。传统振冲法面临着参数感知不全面、施工控制不精准、施工装备不智能、质量管
理不全面、评价体系不完善等不足 [13] ,智能振冲技术是克服这些不足、保障振冲法地基处理工程建设
质量、提升管理效率和确保施工安全的迫切需要,但也需认识到振冲碎石桩智能化面 临 如下挑战:
( 1)振冲碎石桩作用机理需要明确处理对象和达到的目标,考虑碎石桩作用效果和现有工艺制桩能力;
( 2)振冲施工涉及的机械、人员、材料等要素类别多、程序复杂,相关参数关联性较弱,自动化施工
难度大,实时采集设备运行参数、成桩参数和地层监测数据,关联分析决策难度大;(3)缺乏基于过
程大数据的在线质量评价方法,如果突破传统抽检模式,需要大量施工过程数据和工后检测建立对应
关系,按评价标准自动实时完成质量评价;( 4)特殊地层处理面临穿过上覆深厚含漂卵砾石层处理软
弱下卧层挑战,需解决振冲碎石桩在粗颗粒土层快速成孔难题;(5)针对水电站等工程面临的大渗透
压力地基,需要解决细颗粒沿碎石桩流失问题。近年来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越来越多运用到工程建
设中 [14] ,水电工程智能建造理论、技术、装备和管理平台也在白鹤滩、乌东德等大型水电工程和其它
能源工程得到成功应用 [15 - 17] ,为确保全面实现智能振冲提供了基础和参考。
本文首先开展振冲碎石桩成桩机理研究,提出智能振冲概念;其次,建立智能振冲控制模型与方
法,构建 “云- 边- 端” 智能振冲工作架构,研发一体化数字化协同工作平台和成套智能振冲装备,
建立数字化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质量评价体系;最后,对硬梁包水电站首部枢纽地基处理工程中的智
能振冲应用效果进行评价分析。
2 振冲成桩机理及智能振冲概念
2.1 振冲成桩机理 明确碎石桩成桩机理是实现智能振冲控制的关键,本文通过振冲碎石桩物理试验
及振冲碎石桩真实施工过程仿真研究振冲成桩机理。
9
— 1 3 4 —